杠子头火烧" />
在山东省潍坊市,杠子头火烧又称乡火烧,这种硬面火烧以老潍县乡火烧的历史最悠久,而离潍坊市十八里的流饭桥人做的杠子头火烧名声最响,至今还流传着一段关于乡火烧的故事"传说有一年,三个秀才结伴去济南考试,中午落脚在流饭桥吃饭"这家店掌柜的很会招揽生意,劝他们多捎上几个火烧,并且编出了几句顺口溜:肚里有了乡火烧,五经四书忘不了;捎上乡火烧,乡试考的好其中的两个秀才自恃学问高,私下里说:净是些骗人的话"而那位平日学习不怎么样的秀才,却想借一借这句吉利话,于是买了许多火烧带上路"可真碰巧了,结果是学习好的两个秀才名落孙山,那位带了火烧赶考的秀才竟高中了"此后流饭桥乡火烧名声大噪,路过此处的学子,没有不吃或带上一些火烧的"甚至东去莱州府应童子试的,也要买上几个流饭桥火烧,图个吉利"
“杠子头”火烧应这种需求而发展起来。这种火烧在制作过程中,和面用杠子压过,下剂后又“炝面”,然后制成边沿厚、中间薄的圆饼,上烤炉时,再在中间挑起一个凸顶,用慢火烤成,十分坚硬,久存不变质,又因为中间凸起部分极薄,敲破成一小孔,以麻绳穿成串,挂在鞍边车旁煞是方便。这种火烧,凉吃越嚼越香,热食用菜、肉烩出柔韧而不松散,非常有味,又是一种特异味。
现在在烩火烧已经是是潍坊特有的美食,好多星级大饭店都有。将杠子头火烧掰碎,葱姜爆锅,添水,加入肉丝鸡蛋木耳青菜等,烧开,下入火烧,稍煮一会即可食用,口感柔软筋道,老少皆宜。
在北方地区,特别在东三省,潍坊的杠子头非常出名,人们出远门、下关东,路上就带杠子头食用或赠送亲友,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以后。今天杠子头仍然是一种热销的大众化食品。杠子头,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内涵,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的精神,即代表山东人、潍坊人的性格----直来直去,性情直爽,敢作敢为,不怕困难等一系列好传统,人们统称为“杠子头”精神!
“杠子头”是一种火烧,老胶东人都知道,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在胶东长大的中老年人很少有没吃过的。中年吃是“越嚼越香”,老了,牙口不行了,还要像磨牙似的,一层一层地吃,就是为了咀嚼出岁月的滋味、咀嚼出当年那份情感。随着饮食的多元化,“杠子头”对于人们的意义,已不只是单纯填饱肚子的伙食了,而更多的,是一种怀旧情结,对漂泊异乡的胶东人,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故乡,它承载着漂泊异乡的胶东人的乡愁……
家乡的味道,想要点这里:http://www.wutongzi.com/pro/cp/14443.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