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在上大学之前,每天的早餐就是,一碗凉皮配上面筋,浇上多多的油泼辣子,再加个菜夹馍,就是每天的饕餮大餐了。让我永远忘不掉的是那简陋的摊位,一张挨一张摆放在露天的桌椅,永远人声鼎沸。即使炎炎烈日,蝉鸣阵阵,也丝毫无损人们对其的狂爱。汗流浃背地吃完了这一碗混夹着黄瓜丝、绿豆芽和面筋的凉皮,那身处寻常巷陌中的酣畅爽快的感觉是如今在酒楼食肆中再也难以找寻到的。也许正是这种痛快淋漓的感受,才让我对这碗凉皮至今念念不忘。
忽如一夜春风来,陇南凉皮风靡了大江南北。不知这算不算陇地文化的异葩。据我所知,陇人心性质朴,不事张扬。所以,过去陇食的宣传也多靠外地人入陇后带出来的。不过现在经济发展,陇食也开始慢慢地“走出去”,与众多美食展开竞争。陇南凉皮这一枝独秀,也许也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老话吧。
陇南的风味小吃中,“凉皮”是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男女老少都爱吃,一年四季都有卖。陇南的每个城镇,乃至乡村,随处可见卖凉皮的。一张桌子,几个小板凳,就是一个凉皮摊。凉皮以其棉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不但是街头小吃,而且登上大雅之堂。在陇南各大饭店、饭庄、酒楼经营的陇南风味小吃和陇南风味小吃宴中,凉皮是必不可少的。两当面皮同样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口感较软,其辣椒油没有秦镇凉皮的香气浓烈,但却柔和细腻,别有风味。
也正因为此,我才对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对“小马德兰点心”的浓重着墨有了更深的理解:“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的确,味觉,足以唤醒回忆来消解现实的乏味,抵抗时光流逝带来的焦虑不安和惶恐。两当面皮——我味蕾中永远挥不掉的记忆!
想吃就点击:http://www.wutongzi.com/pro/cp/14930.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