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三岩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阳区

  潮阳塔山的西岩,和东山的北岩,有卓锡泉的东岩,同列潮阳三岩而声名卓著。

    

     潮阳的塔山即西岩,位于潮阳市棉城镇西郊塔山,因而又称为南麓的“海潮古刹”,又称“西山海潮岩”,乃潮汕首屈一指的古刹。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晋代,是潮汕最早的岩寺。潮阳西岩依山构筑,风光旖旎,是潮汕地区最早的一座岩寺,始建于晋代,隆盛于唐朝。佛教南宋传人、名僧惠照曾居于此,住持西岩。在岩寺内,有一株树龄已达1200余年的稀世罕见的古树,吸引着无数游人前去观赏。面积约2000平方米,岩中有大石室、连理树、一洞天、狮腮须、狮角石、打座石、一板桥、和荫树、问潮泉、酿泉阁诸景。为旅游景点之一。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县西十里曰西山,其俗曰塔山,旧传有砖塔遗址,砖石尚存,后移入县中,今府馆中者是。其麓有岩焉,曰海潮岩,一名西岩。三面石壁,深广一丈余。相传惠照曾居此,大颠与药山并居之。”

    特色景观特色景观是连理树,连理树位于岩寺西侧,系大颠登山出家时亲手所植,距今树龄已达1200余年,拔地参天,树体魁梧,浓荫如盖,气势雄伟,人们见之,叹为观止。它一树生就两干,一树长出两种叶,一种树叶的末端是呈圆形,另一种的树叶末端却是尖形。只要你将其树皮稍加抓破,便可见其色如血的树脂油然欲滴。因此,人们称它为“血树”、“宝树”。该树树础周长约8米多,树高约20多米,树荫直径近30米。由于该树身高荫大,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历代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书香人家和隐逸之士都喜欢在此品茶聊天,或赏幽会文,或约赴斋宴,大有“天外有天”之感。更有趣的是,这株连理树的树础,像为人们举办了一个木雕展览,从中可以看到:象征吉祥的一只大象,从林中探出脑袋,向你点头。而从局部看,却有仰首的卧羊,凑趣的小狮,大佛的脚趾,还有一个类似妇女的秀髻。

     前西岩住持宽慈法师根据树础酷似象首的形状,特聘请书法家孙府翔书写一个大“象”字,勒于连理树旁的石壁上。凡前往游赏的文人墨客、专家学者无不对此连理树大加赞赏。有位颇有名气又走遍大江南北、浏览无数山川河流的潮籍学者,到此游赏后,对连理树赞不绝口,谓此树全国剩下无几,十分珍贵,应好好加以保护。明代江西巡按肖端蒙,曾以“一棒打死江西王”名闻遐迩。他少年时期,其父肖与成系明翰林修撰,潮州后七贤之一,曾在连理树下构建“读书处”,令端蒙在此静心攻读诗书。端蒙因受山川灵气薰陶,沉静勤奋,才思敏捷,过目成诵,明嘉靖二十年登举人,选翰林庶吉士,人称“父子翰林”。目前“肖端蒙读书处”已修葺一新,恢复了原貌,吸引无数游人观赏。

     东山的北岩又称小北岩,创自明朝(1368-1644)的小北岩,于1995年修葺并扩建一新。1991年获批准开放。它以石刻繁多、山岩嶙峋、古树遮天、龙泉甜美特色,而成为礼佛、游览胜地。1993年10月潮阳县政府立为文物保护单位。小北岩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坐北向南,连同两厢客厅、食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它创自明代(1368-1644),几经残塌,经光绪戊戍(1898)郑业宏重建和陈道培、肖德武相继修葺,广植竹木,构筑亭榭、池塘、茂木成荫,故素为名胜,受到政府保护。
因地方多故,年久失修,故林宗礼居士,从庚午(1990)至乙丑(1995),得蒙各善信解囊,逐步修葺、扩建,现全寺有大雄宝殿、两厢、玄帝庙、地藏0、放生池等修建或扩建项目,总建筑面积逾千平方米,今已被潮阳市政府列入文物保护。大雄宝殿门匾刻“真堂。光绪戊戍年(1898)花月,住持郑业宏重建”。此表明曾是道家之地。今内奉三如来。殿门口东侧,有一石壁,浮雕二个龙头,壁刻:“龙泉。(即炼)师郑建吾建,城北蔡国珍书”。一股清泉,长年不息,从龙头流出,十分有趣。殿东南面一二百米远坡下,另有天地。首先可见一座玄帝古庙,约170平方米,东面是二层楼的地藏阁,约250平方米。庙后则有石刻“放生池塘,陈道培”的水池,树、岩、水相拥而构成佳景,故其旁另有石刻“小蓬莱”、“嗽石处”。其东畔前方有一狭深石洞,门刻“九曲洞”,内幽暗而人少进。玄帝庙前于悬崖处栏杆上,写着:“慈云广布,法雨常住”。小北岩,深感古杀周围古木、群岩、石洞密布,秀奇多姿,甘泉不息,文物众多,丰富多彩,计有匾刻11处,词刻11处、联刻14对、诗刻2首、史碑5块,堪称“小蓬莱”胜景。

在唐朝大颠(732──824)创灵山寺之前二年即贞元五年(789)所创潮阳东岩,曲径通幽、林泉迷人的高峰金顶寺摩崖石刻中,幸存着清朝潮州首位进士、福建布政司参议杨钟岳(1619─1686),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游东岩七律石刻:

     和韵

杨钟岳(字大山,清福建提学,揭阳人)

薄海波光映碧天,潮阳风景正悠然。

高峰层次凌云起,远树低横向水眠。

却忆留衣寻旧迹,还讶飞锡涌新泉。

杖筇游岳他年事,啸傲东山此日缘。

这诗是甲子(1684)暮春游东岩和虚昌道人原偈(注①)。它描绘了东岩宛如仙境的风光。站在岩峰,高瞻远瞩,临近的大海只见那闪闪波光,与碧色的长空相映成趣。那潮阳县城和郊区的风景,正悠然宁静。这东岩一峰比一峰高,层次就像凌云之势突起。山下远处的绿树,又低又横出现,就像面向山坑水潭正在睡眠。纵情游览东岩,回忆起唐朝大文学家韩愈贬潮时,闻名三次致书高僧大颠祖师而幸会,后要离潮时还到灵山寺向大颠祖师辞别留衣,灵山寺遂建留衣亭,这大颠所创东岩也建了留衣亭之儒释佳话,便在山峦间寻找该亭的旧迹。又欣赏古时大颠开山此地白牛岩洞,传说在洞口前执杖一卓而涌泉就来之不竭的眼前潺潺飞流卓锡泉(因此把白牛岩改称为卓锡古寺至今)。即使是游历举世闻名的山岳,那是别年的事情,而今天偕友啸傲自由的东山之行,是难得一游的胜缘啊!

 

周小同(2014-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