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村名曰--绿留,是当然,至于为啥取这个名字没人知道那得问我祖宗,顺便我我也想知道。我们距马兰转盘往武陵方向3.5公里,"癸扇岭"往前100米右拐,属武陵镇管辖,村上的"灯酒节"也称"丁酒节"已有近百年历史,此节与县城的炮龙节有所不同,前者主要突出为"丁",后者为"炮"。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跟周围的村一样,当年喜添儿子(孙子)的人家都有花灯。不一样的是,别的村上的公鸡灯,而我们的是走马灯。这就造成两种灯在外形上要相差很远。走马灯显得更美观些。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别村的公鸡灯是自家拿到设坛拜地主就直接回来了。而我们的则不是。下面就是我要给你们介绍的。
"灯酒节"每年举办一次,也就是在正月十一那天举行,文革时期中断过数年,其特点是:白天各堂的本年添的男丁主家要宴请亲朋好友和本堂的男女老幼大吃大喝,而到了下午五点,全村的在本年度添丁所用有象征意义的"走马灯笼"和村民都集中在社坛,接受村民的祝贺及锣鼓宣天的洗礼,闹着乐着等待七时整则由头丁到小逐一把"丁"送回各自厅堂,在送"丁"途中十多副锣鼓镲声震耳欲聋(锣鼓是很有规律的敲),鞭炮齐鸣,花炮直射,把天空染成五颜六色,全村人簇拥着十多副锣鼓,笑逐颜开地欢送,那场面亦蛮壮观,到了主家,吃的喝的抽的任你拿,有当季各种水果、糖水、饼干、粽子等等一应俱全。乡土气息非常突出,好生热闹。
全村本年一般都有十多家喜添男丁,而村民们也很愿意一一把丁全部送回各自厅堂闹完,敲锣打鼓的大多由年青人,特别是结婚不久的年轻人负责。那热闹的场面不亚于县城的"炮龙节"似有不擂得震天响不罢休。近几年来渐渐受到外区,省的游客青睐。不过从爷爷那一代开始,原本锣鼓声原本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一响的改为十一当天才响起。
闹完送丁后,全村人又集中在村的灯光球场于各姓氏(村上有卢李冯邓杨余共六姓)为单位武术比赛,直至凌晨一两点方结束该节日。
久闻不如一见,热闹、好玩只有你自己懂。还等什么?赶紧来我们村上做客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