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鹿邑—老子故里

家乡区县: 周口市鹿邑县

身为游子但我的心里一直以我的家乡为骄傲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苏杭那么风景秀丽,也没有故宫那样大气恢弘,更没有桂林山水的鬼使神功,更没有孔庙那样的丰厚文化底蕴,但她的美是那样的更具特色,豫东平原的一个小县城却诞生了仅此于孔子的伟大先贤,一部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浓缩华夏至理名言,可以成为做人,处事指导参考意见,这里的百姓都亲切的叫老子为老君爷,这种称呼是亲切的好像是我们的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再来说说老子这个称号的由来,传说老子升仙得道后被封为太上老君,故而称为老君爷,每到新年过后的农历二月二~三月三热闹非凡的老子庙会就开始了,此时的鹿邑县热闹非凡,不管离县城多远,鹿邑人民都要赶来为老子上香,年轻人男女希望保佑自己工作顺利,爱情美满,年老的祈祷自己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安康,有小孩的希望独占鳌头,都是带着美好愿景。

在这里我的家乡黄发垂髫的老者都可以来讲一段关于老子的事,少年孩童都可以朗朗上口的背诵几段道德经,我认为世界三大宗教,除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外,道教也是可以成为一大宗教,而且道教是我们中国人土生土长的宗教,说到这里只是我个人意见,富有传奇色彩的鹿邑因老子变得更加令人向往,上面的图是1937年日军攻入我鹿邑发现升仙台以为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军事驻扎地,连发十三发炮弹,竟无一爆炸,待日军进入城内看到未爆炸的炮弹目瞪口呆,这样的现象我们无法解释,或许真的是老君爷的保佑。

已到今日还流传很多传说,最为广泛的还是升仙台上的赶山鞭,传说鹿邑以前有很多大山,鹿邑人的祖先出门十分不便,老子看到百姓的疾苦,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打造出了赶山鞭,就在农历三月十五那天,老子告诉百姓无论听到什么都不要出去看,就在那一天只听的见外面轰隆隆,百姓因为老子的话都没有人出去看,第二天大家都出门之间外面沃土千里,阳光普照。百姓欢呼雀跃寻找老子,可只在升仙台寻得断下的半只鞭子,以此供奉。第二则就是关于妈糊的传,在过去的年代河南受灾害侵扰比较严重,一年黄河发大水,百姓流离失所吃的更是枯竭,只见的尸痕遍野,老子再次显灵托梦给鹿邑以为长者告诉说,灾年吃稀不吃干,告诉大家把豆类磨稀。保持生命维持这样大家纷纷按照老子的说法度过了灾年,妈糊也可成为哺乳孩子的食品,就这样一直流传至今。

身为游子的我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的家乡鹿邑,豫东的一个小县城,天下李姓出鹿邑,时常在梦中闻到妈糊香,妈糊的味道口留香,不管在哪里依然想故乡——老子故里鹿邑。

想我家乡的麻花,皇赏烧饼,观塘麻片,忆我鹿邑大曲,宋河粮液,一口孔集烧鸡,一口宋河粮液堪称鹿邑绝味,再来农家自做的松花蛋更是美滋滋。

豫东有这样一个小镇

她没有光鲜靓丽的楼宇

也没有喧嚣的都市吵闹

但这里却诞生一个他们值得骄傲的—李耳

这里是那么的平常,人是那么的淳朴、善良

当走进这坐已有千年的县城

身心回归了平静 重返了安逸祥和

端起一碗妈糊品味智者的悠然

大道自然 人文故里

123(2017-07-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