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地处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总量的18%,特别是城市规划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100立方米。因此,水对这个城市来说,尤为重要。
包头市区内自东向西分布有东河、西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昆河等,这些河流都属季节性河流,旱季时河谷露底、干枯无水,洪峰时会夹带大量泥沙,其中昆河、四道沙河、二道沙河、东河为市区雨水、污水的主要接纳水体。从几年前开始,包头市政府就开始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包括东河、二道沙河、四道沙河和昆河4条河道的城区段,河道整治总长度达30.47公里。四条河流均自北向南贯穿城市中心城区,是城市重要的自然生态景观廊道。
二道沙河
二道沙河为九原区和东河区的分界线,由本坝沟、大庙沟、三道沙河、二道沙河、西河、西水道和头道沙河7条沟道组成。现有沟道总长42.32km,左右岸有堤防9.08km,建筑物43座。
“二道沙河、四道沙河的主要功能就是泄洪。”包头水利研究院的马院长说。
据一份资料显示,包头市对二道沙河的综合整治工程中,项目总投资5.48亿元,北起110国道,南至京包铁路段,全长5.72公里,项目分为堤防、蓄水、河道景观和19.1公里污水收集干管工程。虽然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2013年包头市委、市政府为老百姓办的16件实事好事中、在九原区2013年为民兴办的11件好事实事中,二道沙河的整治工作都名列其中,但直到目前为止,二道沙河的大部分河道依然是河槽干枯且被垃圾堆满。
四道沙河
四道沙河位于青山区和九原区界内,由四道沙河、北郊截洪沟、东达沟、北郊截洪沟支沟等沟道组成。现有沟道总长52.56km,左右岸现有堤防29.21km,建筑物45座。
四道沙河从北郊截洪沟汇入口起至入黄口结束,先后穿过110国道、赛汗塔拉公园、包兰铁路、包神铁路、南绕城公路和神华煤制烯烃铁路,最终汇入黄河。全长19.76km,河宽10—300m,左右岸现有堤防长度14.34km,有建筑物20座,其中公路桥涵12座,铁路桥涵4座,漫水路面2处。
多年来,因违法占用河道等多种原因,致使现有河道行洪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包头市政府从2009年起,开始进行四道沙河河道整治改造工程。2010年8月,四道沙河滨河新区河道治理及景观改造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随着对四道沙河村、滨河新区四道沙河河道治理以及景观改造工程的建设,如今,昔日河槽内垃圾堆满山,河槽边私搭乱建基本没有了。
资料显示,四道沙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总投资6.69亿元,北起北郊防洪沟,南至京包铁路,全长约10.45公里,规划总面积400公顷,项目分为堤防、蓄水、河道景观和20.4公里污水收集干管工程。目前滨河新区已完成2.2公里的河道整治、该工程北起包哈公路,南至黄河,全长约10公里,规划宽度为240米(其中河道宽度90米,两侧景观绿化带150米)。
四道沙河景观改造工程集防洪、生态保护、旅游于一体,让四道沙河实现了美丽变身,成为滨河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今的四道沙河滨河新区河段,河岸是滨河公园,公园里假山错落有致,由鹅卵石铺成的小道蜿蜒其间。在这里,置身岸边,宛若江南,不禁让人想起“绿树成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诗句来。
东河
东河,原名博托河,是由北向南纵穿东河区城区的一条季节性河流,全长24公里。东河前身,由于上游段留宝窑水库和城区段河道堤坝年久失修,使得河道行洪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加之河道周边市政基础设施严重缺失,使得河道内垃圾污水淤积,两岸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彻底改变东河面貌和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包头市、东河区两级党委、政府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对东河区城区段河道及河道两侧实施综合性整治。
东河综合治理工程治理范围包括:北起转龙藏,南至南海湖,全长5.6公里,规划面积72公顷,其中规划绿地面积52公顷(其中道路面积7公顷),河道蓄水面积20公顷,共分堤防、蓄水、水源输水、两岸景观绿化和道路建设五大分项工程,总投资4.5亿元。
东河综合治理工程分堤防、蓄水、输水、两岸景观绿化、道路建设五大工程。如今,在东河景区两岸带状绿化平台上,有融历史和文化为一体的包头名胜古迹转龙藏三龙出水景观;有再现转龙藏丰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九龙子文化墙;有古色古香、曲折优美的木栈台、木栈桥,有优质沙砾与河卵石相接的金色沙滩;有体现民俗风情的精美雕塑;有反映包头历史、风土人情和包头新貌的文化图腾柱。在东河岸边行走,你恍惚间会觉得是去了某处旅游胜地。
如今的东河,就是一个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城市绿色走廊。不仅有效改善了东河周边地区市民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拉动了东河两岸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保利、山水嘉苑、宁鹿水岸、鼎太丰华等新型小区林立于东河两岸,这里成了东河的新型居住区。
昆都仑河
昆都仑河是包头市境内最大的黄河支流,是大青山与乌拉山的天然分界,古称石门水。昆都仑河从高速公路桥起至入黄口结束,先后穿过高速公路、110国道、市区内各主要街道、包兰铁路、南绕城公路和神华煤制烯烃铁路,最终汇入黄河。全长14.3公里,有支流23条,流域面积2716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下游建有昆都仑水库。
昆都仑河历史上也称昆都仑古道,是沟通漠南、漠北的交通要道。我们可以想象,在秦汉时期,昆都仑河沿岸一定是水草肥美、繁华一时的地方。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到了近现代,昆都仑河周边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昆都仑河日渐干涸。随着包钢的建设,昆都仑河越来越得到重视,为了防洪和利用水资源,同时免除对包钢厂区的威胁,1958年在昆都仑河上游设了水库,并在沿河两岸修起护河大坝,为了方便交通,分别在河上建起了北、中、南三座大桥。
昆都仑河历史上还是一条水害频繁而且严重的河流。据记载,从1822年到1908年,昆都仑河就发生特大水灾三次,其中1856年的洪峰流量达到了每秒7000多立方米,造成特大灾害,使得房屋倒塌,田地淹没殆尽,人畜伤亡惨重。
昆区区委、区政府从2003年起,就开始筹划昆都仑河综合治理工程。昆都仑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范围为昆河城区段,北起北桥以北600米,南至南桥以南200米,全长3600米,规划建设宽度为500米。工程具体有景观蓄水工程、园林景观工程、文化雕塑工程、昆河东路、滨河路和昆河西路建设工程。工程分两期进行,总投资达10亿多元。
2007年6月19日,昆都仑河综合治理工程1号库区人工蓄水开始,干涸多年的昆都仑河自此结束了有河无水的局面。
经过综合整理后的昆都仑河,已经成为突显包头市工业文化、草原文化、移民文化等特色的一条色彩丰富、特色鲜明并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景观绿廊,已经成为与自然相结合的集休闲、娱乐、生态为一体的湿地公园。
东河和昆都仑河宛如两条美丽的缎带,守护着包头,它们和二道沙河、四道沙河一起,浸润着包头。这个北国钢城,因为这一条条的河流,变得温润美丽。当这一条条满载城市文化的河流穿过这座城市时,我们会发现,这些河流,宛若包头历史长河的文化卷轴。它们,是这座城市的文明传承者。因为它们,我们的这座城市更美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