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名人翁一民

年过八旬,精神健烁,这是翁一民同志的真实写照;83个年轮,60年党龄,“全国国家税务系统优秀离退休干部”称号,这又是对翁一民同志的完美定义。
60年党龄凝聚了他对事业的无比热诚。在职40年间,曾做过税务所的伙夫、稽征员、计统员、所长、县税务局人秘股长,他时时刻刻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为改变落后乡村的面貌,他稽征税源、驻村帮扶,成绩斐然,受到了全省的表彰。
60年党龄铸造了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多年来,他甘愿做一名党的义务宣传员,定期深入农村、集市,向群众宣传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他经过多年实地走访整理,结合宽城革命斗争历史和自身经历,撰写了5万余字的《宽城抗日战争史》,于2009年自费印刷了200余册,免费发放到机关、学校,激励人们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努力奋斗。
60年党龄培养了他对灾区的无限爱心。近几年,当南方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老人家时刻关注,心急如焚,为了让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他先后捐款7000余元。

这是2010年度振兴承感动承德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中候选人的推荐词。《承德日报》也曾多次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翁一民,宽城满族自治县税务系统离退休干部,“全国国家税务系统优秀离退休干部”。
1949年10月份入党,党龄跟共和国的年龄一样长。在职40年,曾做过税务所的伙夫、稽征员、计统员、所长,还做到了县税务局人秘股长。他任税务所长时,为改变落后村的面貌,他一面稽征税源,一面驻村帮扶。2年后,该村由三类村跃升为一类村,粮食产量实现翻番。为此他受到了全省表彰。
翁一民同志,1986年正式离休。当时,税务工作正处在改革阶段,单位各种人才奇缺,已办理离休手续的翁一民同志看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心再干上几年。他想到虽然已到离休年龄,但必竟有40多年税务工作的实际经验,熟悉业务,还可以为党的税收工作贡献力量。经过他的请求,局领导批准了他继续留在税务局工作。领导安排他做的是税收计会统工作,当时这项工作在全市系统考核中名次位于最后一位。为了能及早扭转这种局面,他带领全股人员白天深入企业搞调查,晚上搞经济税收分析,抓紧计会、统计数字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过他的努力,这项工作当年在全市的目标考核中一跃至第三名。
1987年翁一民同志又接手了计会档案工作。当时税票、报表、账簿等会计资料堆放混乱,不利于查阅,亟待建立专业档案。为了搞好这项工作,他专程到外县去学习,回来后,经过四个月的精心突击整理,全部完成了建档任务,实现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
这项工作刚刚完成,他又开始了宽城县《税务局组织史》的编写工作。由于这方面的资料太缺,需要到外地、外单位做大量的调查、核实、采访工作。而当时交通和住宿都不方便,但他不辞辛苦,远到沈阳、大连,近到承德市、青龙、平泉等地查阅、核实资料,并下乡到乡镇农村核实资料,到县党史办、文化馆等查阅资料。通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1987年底由他起草编纂的《税务局组织史》终于脱稿了。
1988年初,翁一民为县志办编写了340页18万字文表齐全的“税收史”;在计会股长到省城学习时,他又继续到计会部门负责全面工作并具体负责税收计划编报工作;主动帮助撰写税收稿件,并经常深入到基层采访先进典型,使该局的宣传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翁一民从1989年9月份开始了为税务局打更工作。他每天早上从五点半起床后,就开始打扫楼前场地,整理楼前五个单位的自行车,晚上直到11点左右才关上大门。
除夕,本是尽享合家团聚,喜庆佳节的不眠之夜。而翁一民同志在打更期间,但是却度过了这样几个“不眠”之夜:第一个除夕,他搞了一个“宽城税收情况汇编”小册子,送给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和本单位领导人手一册;第二个除夕,他画了四张大画,内容是宽城县近几年税收任务完成和增长情况;第三个除夕,他抄写了税收史料130页。
1994年4月,税务局家属楼竣工,干部职工要求局领导一定要找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做烧开水工作,局领导又想到了翁一民,他没有推辞,从此又踏上了新的“岗位”。他为了使每天早、中、晚职工都能按时用上开水,他按季节制定了一份作息时间表。曾有两次生病,他都让儿子提前来给职工们烧水,保证按时供给。他还主动同相邻的农行家属楼烧水工人达成协议,遇到锅炉维修的时候,可相互到对方那里打开水,因此他负责烧水的几年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从没影响过职工用。已超过70岁的他,还经常主动为身体不好的老干部打水送到家中,别人说你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还主动为别人打水,他却笑着说:“我除了耳聋,身体还算硬实,比他们还强,能为别人做点事,心里头也是快乐的”。
2001年底,县政府为了环保,取消县城的所有烧水锅炉,这时已近74岁的翁一民才回到自己家中。本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一直“闲不着”的他,又开始了新的工作,那就是“学习”。就像他说的那样:“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我要做个学习型老人,犹如身在机关那样经常化、制度化,下真功夫,不走过场”。的确,他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确定一天不少于四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他学习内容广泛,除了单位为其订阅的《承德日报》、《共产党员》和《党史博览》外,他还自费订阅了《百年潮》、《金秋》、《老年教育》等刊物。他还经常到单位阅览室和县图书馆、新华书店,搜集学习资料,并且每天都做大量的学习笔记。
翁一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聋变得愈加严重,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后,每次在县局组织集中活动时,听讲话、听报告都听不全,但他为了不影响自身的学习,在家中给自己建了个“党教课堂”。几平米的卧室内,一个简陋的写字台,上面摆满了学习资料、学习笔记,构成了“党教课堂”的全部内容。而就是在这间课堂里,他不但通读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和县局组织学教活动的各项材料,还收集和丰富有利于先进性教育的学习资料,分类装订成12册。资料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教育等重要文章、革命前辈风范、时代先锋人物、抗日战争史料等,他还收集了近500首革命歌曲,装订3册。这些资料内容新颖,丰富多彩,政治思想性强,具有很深的学习和教育意义。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国税局曾把这些资料摆放到县局机关的阅览室,供党员干部学习和参观,为该局的先教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素材。在省市局和县委督导组检查指导该局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开展情况时,对该同志的这种行为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宽城名人(四十)——“长青树”翁一民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罕见冰雪灾害。老人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第一时间到县民政局捐款1000元。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老人的心又揪了起来,他到单位捐款200元,又把仅有的1000元生活费作为特殊党费交到组织手里。
2009年6月30日,老人步行五六里地来到县委组织部,一次性交纳特殊党费2000元。大伙知道老人生活并不富裕,这些钱都是他省吃俭用攒下来的,还要给老伴治病,就劝他不要交纳特殊党费了,可是他却说:“我是共产党员,交党费是我的义务。”
2010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在老伴病重急需治疗费用的情况下,老人又从并不宽裕的生活费中拿出3000元钱,交到了党组织手里。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组织建议他再考虑一下,可他坚决的说:“共产党救了我,养育了我,我捐这点钱不多,只是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微薄表达。”
84岁,61年党龄,翁一民一生虽然没有丰功伟业,也没有什么英雄壮举,但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蛋蛋是丹丹(2014-05-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