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网络营销分析

家乡区县: 安徽省庐阳区

科大讯飞网络营销报告

一、样本选择方法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30日,2014年4月18日变更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及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拥有灵犀语音助手,讯飞输入法等优秀产品。
科大讯飞在语音技术核心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的突出成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各行业部委和权威机构也已经初步形成了科大讯飞“中文语音产业国家队”的基本共识。

二、样本企业的调查结果记录
      科大讯飞作为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研究积累,并在中文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科大讯飞是我国唯一以语音技术为产业化方向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中文语音交互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牵头制定中文语音技术标准。2003年,科大讯飞获迄今中国语音产业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05年获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最高荣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2006年至2011年,连续六届英文语音合成国际大赛(Blizzard Challenge )荣获第一名。2008年获国际说话人识别评测大赛(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 2008)桂冠,2009年获得国际语种识别评测大赛(NIST 2009)高难度混淆方言测试指标冠军、通用测试指标亚军。
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智能语音技术,科大讯飞已推出从大型电信级应用到小型嵌入式应用,从电信、金融等行业到企业和家庭用户,从PC到手机到MP3/MP4/PMP和玩具,能够满足不同应用环境的多种产品。科大讯飞占有中文语音技术市场70%以上市场份额,语音合成产品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在电信、金融、电力、社保等主流行业的份额更达80%以上,开发伙伴超过10000家,灵犀定制语音助手在同类产品中用户规模排名第一。 以讯飞为核心的中文语音产业链已初具规模。
      科大讯飞在语音技术核心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的突出成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习近平、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贺国强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临科大讯飞视察,对科大讯飞做出的创新工作均给予充分肯定。国家各行业部委和权威机构也已经初步形成了科大讯飞“中文语音产业国家队”的基本共识。
三、推广方式
      通过搜索引擎、百科搜索、知乎搜索、贴吧搜索等方式我了解到该企业主要通过线上对企业及产品进行推广。对于线上,科大讯飞有属于自己的网页、微博号、贴吧号、公众号等等,并在微台以及淘宝等其他大流量平台进行广告推广。并且在各相关网站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企业以及生产的产品,让顾客更加了解科大讯飞的企业文化与产品质量。在这些基础宣传手段之后,最令人瞩目的还是AI加持的营销手段。秉持引领AI源头技术发展的决心,科大讯飞近年来在创新产品,探索商业模式,革新行业生态上不断赋能突破。而在营销领域的布局,一直以来都是科大讯飞AI战略版图下的重要组成部分。
     讯飞AI营销云基于海量数据沉淀,通过对原始数据的采集、储存及分析实现目标人群画像的刻画,由此打造出了iScope智能识客平台。在次基础上,进化出了在洞察方面有着突破性意义的行业定制化数据解决方案。通过对多渠道数据源进行贯通分析,在跨场景下实现智能识客。同时以垂直品类消费者数据为样本,构建品牌购买模型,结合讯飞大数据,通过讯飞AI深度学习技术对用户的潜在消费倾向作出预判,从而为品牌识别出最具价值的目标用户。除此之外,讯飞进化的数据能力对影响用户行为的各类因素实现深度洞察,从而迭代优化营销决策。数据的价值被进一步激活,洞察实现从“工具”到“顾问”的升级。
      消费升级下,用户对消费体验的追求逐步加深。品牌“独舞”式的营销方式早已在消费者争夺战中败下阵来。讯飞AI营销云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双管齐下,实现营销体验升级。在内容层面,应用讯飞领先AI技术打造出的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的新晋网红IP——肯德基KI上校,通过智能语音互动,使品牌的营销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语音控制音箱打开电视;智能耳机帮助外卖骑手通过语音完成订单;电扇以声音做遥控器。不久前,科大讯飞强势发布AIoT,让更多智能硬件实现互通互联。基于此,讯飞AI营销云打造了面向未来的AIoT场景化营销解决方案。以智能硬件为载体,在各类场景下通过与品牌的智能交互完成沉浸式营销,实现万物互联时代下的AI新营销。
     另一个令人的令人瞩目的是讯飞开放平台,现在每天已有35亿次的交互量。基于讯飞开放平台的流量资源,并依托公司领先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核心技术优势,公司从2015年起开始探索数字广告业务,2016年服务超过50家广告主和广告代理(4A)公司,成为行业主流的数字广告平台,为讯飞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流量和数据变现奠定了基础。2015年讯飞的智能广告收入0.13亿元,2016年收入0.89亿元,成为讯飞收入增长最快的部门。
三、发现的问题
1、算法的开源使人工智能行业进入门槛大幅降低
     从2016年开始,出于抢占市场的考虑,各大互联网巨头相继将自已投巨资研发的算法进行开源。如美国的谷歌、微软、脸书及中国的百度等。许多芯片公司也推出了适应算法运行的计算机芯片,甚至直接推出预装有训练好的算法的智能芯片。
这使得很多企业只要招募少量的机算机专业人才,采用开源算法或经过训练的人工智能芯片,再结合本行业的数据进行训练调整,就可开展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这既避免了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研发投入,也大大加快了人工智能应用进程。
      讯飞在2011年就开始了智能语音研发,2014年通过“讯飞超脑”全面进入人工智能各方面研发,并取得了许多国际顶尖的、令国人骄傲的源创性研发成果,它和百度两公司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
      但随着各巨头将算法的开源,讯飞这些花费巨资取得的研发技术的商业价值也难免不会贬值。讯飞自已也感觉到人工智能越来越热,人工智能的钱反而越来越难赚了。
2、讯飞创始人及团队持股比例太小制约着公司的外延式发展
讯飞是由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学生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但由于自身缺乏资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公司创始人及管理团队股权持股比例较小。目前,讯飞第一大股东是中国移动,持股比例为13.51%,第二大股东为公司创始人及实际控制者刘庆峰,持股比例为7.92%,第三大股东为中科大资产管理公司,持股比例为4.2%。
     根据讯飞2016年12月26日公布的[授权委托协议书],刘庆峰和做为一致行动人的13名自然人股东(都是公司管理团队成员)及科大控股合计持股比例为19.35%,即使加上声明只做财务投资人且把投票权全委托给刘庆峰的中国移动的持股数量,科大讯飞管理团队能控制的股权比例也只有42.86%,刘庆峰本人持股更不足8%。
这使得公司管理团队包括刘庆峰本人时刻担心对讯飞的控制权受到协胁,因而不敢在资本市场上大力行动.公司主要靠内增式发展,在人工智能大爆发时代公司的发展反而不显得那么快了。
3、讯飞人员结构存在偏差
     讯飞早期曾搞过面向大众的语音产品,但卖不出去,后来以向华为等公司提供语音技术服务生存了下来。以后在产品的应用方向上一直是重企业(即所谓的TB)轻大众(即所谓的TC)。
讯飞管理团队和绝大多数技术人员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公司来工作的,缺少完整经历过互联网产品不同阶段的人员。研发人员中也是以算法人员为主,软硬件结合的实用型研发人员较少.这就使公司虽然有着全球最为优秀的智能语音技术,但始终没法推出面向大众的爆款产品
4、产品开发方面短板
1)重视技术的源创性研发,而软硬件结合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欠缺。最具体的例子就是社会期望值很高的晓译翻译机,多次推出多次断货,估计不是在软硬件结合上出了问题,就是在供应链上出了问题。
2)缺乏互联网产品的营销经验和人才。比如说叮咚音箱和“阿尔法蛋”机器人,都是同时代中国最好的智能产品,但始终没能进行有效的宣传营销,还抱着传统工业产品靠产品本身赚钱思维进行定价和销售,销量差强人意。
但今年5月21日“阿尔法蛋”与广州“天才少年队”进行的科普竞赛,让人似乎感到讯飞团队找到了智能产品的营销路数。

允de最爱(2018-10-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