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娘酒起源于何时,已难于考证。关于“客家娘酒”的起源,民间传说是先秦时期客家先祖赵佗(被称为“南粤王”,衙府设在龙川)从中原来到南方,带来酿酒技术,经过客家先民几代人的经验积累发展而形成的。据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编写的《连平州志》记载:“十一月冬至祭祖先感一阳始生也五鼓取溪泉水作酒曰暑不变味。”可见,在清代,连平客家娘酒已在连平一带广为流传。
制作步骤: 1.先用水将糯米泡半天,漂洗干净,然后蒸熟成米饭: 在蒸锅里放上水,蒸屉上垫一层纱布,烧水沸腾至有蒸汽。将糯米捞放在布上蒸熟、摊冷。
2.拌酒曲(酒饼): 用勺将糯米弄散摊匀,将酒曲均匀地撒在糯米上(稍微留下一点点酒曲最后用),然后用勺将糯米翻动,目的是将酒曲尽量混均匀。
3.保存: 用勺轻轻压实。抹平表面(可以蘸凉开水),作成平顶的圆锥型,中间压出一凹陷窝,将最后一点酒曲撒在里面,倒入一点凉开水(目的是水慢慢向外渗,可以均匀溶解拌在米中的酒曲,有利于均匀发酵),但水不宜多。
4.发酵: 将容器盖盖严,放在适宜的温度下(30℃左右),如果房间温度不够,可以用厚毛巾等将容器包上保温);发酵。
5.加盖并保温三至五天,即见“井眼”中渗出酒酿液,过滤出来后,再加火炭煨热。置于阴凉处保存,越久越香,经年不坏。这是最原始的“连平客家娘酒”。
注意事项: 1.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至30℃以后。 2.做酒酿的关键是干净,一切东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 3.发酵中途(12小时、24小时)可以打开盖子看看(别经常开盖),如果没有酒香味、米饭还没有结成豆腐块的趋势,可以将容器放30℃温水中水浴加热一下,使米不至于因温度不足而不能继续发酵。 4.练习掌握一个度: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 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 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放得太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一煮就散。
连平客家娘酒醇厚香甜,独具特色,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作用。连平客家娘酒口感好,含有大量的糖分、有机酸、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连平客家娘酒的度数较低,口味大众化,比较适合日常饮用,对女性美容、老年人抗衰老有一定功效。同时,连平客家娘酒还具有食补和滋补的作用,是每个连平客家女人生孩子后的主要滋补食品之一。另外,连平客家娘酒还具有调料的作用,加上适量的娘酒做调料,既可以去掉腥味,还可以使菜的味道醇厚起来,成为美味佳肴。
我的能力秀: http://abc.wm23.com/chana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059396029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3103248833?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我代言的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lianping.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