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5月4日崇信讯 近年来,崇信县锦屏街道滨河路社区党支部把“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困我帮、民求我应”作为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民情流水线”工作手册和配套制度,提出了“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民情流水线串出了一件件老百姓的真情实事。
4月27日,记者走访了崇信县锦屏街道滨河路社区,看到社区服务大厅内,人来人往,工作人员忙的不亦乐乎。墙壁上的民情信箱,前台的登记册、热线电话等配置齐全。“现在社区有民情信息员10名,民情信箱1个,民情热线电话2部。民情信息员定期入户走访,发放印有便民服务联系电话服务卡,目前,已发放‘党员便民服务卡’600多张。”工作人员王海军介绍道,“每天下班前我们都会开启一次“民情信箱”,看看居民有什么需求,然后把收集到的信息和受理的投诉记录在民情登记册上,限时解决,做到反映问题的回复率达到100%。如果居民嫌投信麻烦,还可以拨打社区的热线电话反映情况。”
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小王的话语,接起电话听见对方急切的说:“我是7E楼2单元301室的薛成敏,我家卫生间的下水管堵塞了,污水满地,我实在没办法了。”小王叫上小袁飞奔而去。
主动联系和关心困难群众,是社区工作的一大特色。结合开展“七上门”主题实践活动,社区对居民反映的房屋漏水、下水管堵塞、垃圾清理、卫生费收缴社区工作人员积极上门解决。“民情流水线主要是加强自我监督,督促我们办事要快要好,能今天办的不要拖到明天,别让居民等的太久”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杨玉媛说。
这时,服务大厅里走进一位中年妇女,记者走上前和这位大姐聊了起来,“我叫李小玲,下岗失业在家,和两个女儿相依为命。去年,大女儿考上大学,小女儿也上高中,家里没有固定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百般无奈下,我向社区说了一下我的情况,没想到,很快就联系我到农贸市场金德隆超市上班,月工资700元,接着又为我办理了低保,帮我申请廉租房补贴,使我家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今天我就是来领取廉租房补贴的,真是要感谢社区,帮了我大忙了。”
“敞开一扇门,能办千家事”。崇信县锦屏街道滨河路社区党支部把推行“一站式”服务作为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平台和保障,无形的暖流源自于看得见的服务,把涉及居民的各种服务项目整合到服务大厅,设岗定责,专人办理,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让服务更加规范、快捷、舒心。活动开展以来,社区党支部先后收集到群众反映的农贸市场治理、公侧修建、供暖改造、小区封闭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通过四项服务模式运行机制,变“要我干”为“我来干”、“群众找”为“我来找”、“下命令”为“搞服务”,使社区“民情流水线”成为党群连心线,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关系,受到居民好评。
截至目前,崇信县锦屏街道滨河路社区干部入户走访居民群众178户,结对帮扶贫困居民12户,为253名失业人员、居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使78名实现自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并为206名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