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节事
普度。 道教以七月为鬼月,鬼门关整月开放,无主孤魂野鬼四处求食,故民间按村、镇、街、巷序日而供,使野鬼日有食而不为祟。
十五为“中元节”。 地官舜帝诞辰,旧俗朝元观大作道场法事,庆贺地官生日并超度十方无主孤魂。“普度”之俗不仅迷信,且铺张浪费,有害于国计民生,急需移风易俗,现为政府严禁。
初七为七夕乞巧。 源于古代神话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故事。古俗同安妇女用丝线穿七孔针赛巧,陈瓜果香案于庭中拜织女(天孙)乞巧。小儿拜天孙求聪惠并去“续命缕”(端午节所系)。
八月的节事
十五“中秋节”。 中秋为秋收之节。同安民间以牲礼、月饼、米粉芋魁祭祖及土地公,有远古“秋报”谢神之遗意。夜晚以月饼祭月神,全家“赌状元”。
中原神话传说:夏代后羿之妻嫦娥于八月十五夜吃药奔月,成道为月神,故中秋为“嫦娥成道日”,民间以月饼拜贺,祈祝“月圆人圆,万事如意”。
同安民间中秋除拜月祈福之外,尚有纪念元末同安抗元起义的历史内容。相传:元末同安的白莲教徒以月饼夹带字条,传令各家各户在中秋之夜同时杀掉鞑子。这个传说,歌颂了同安先民反抗封建压迫,机智勇敢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富有历史教育意义,具有同安民俗的特色。
同安古俗有妇女中秋夜“听香”、“偷菜”之举。妇女拜月祈告后,出门便行,以最先听到之响声卜休咎,谓之“听香”或“听响”。姑娘于中秋夜可随意摘人之菜,谓“偷葱嫁好汪(夫),偷菜配好婿。”
廿六日祭“陷城祖”。 为同安独有节事,纪念清初屠城遭难之先民。《县志》载:清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廿六日,清军攻陷同安,屠城四日,杀人数万。三秀山僧无疑大师率徒达因等六人昼夜背尸万具至轮山东麓焚埋,建“无祠亭”以祭,后游方僧人亘信大师路过,名其地曰:“同归所”刻石志之。每年八月廿六日,同邑士民结队上轮山梵天寺做功课,超度遭屠之祖先,并至五显桥头“同归所”公祭。
九月的节事
九九重阳节。 为中原南传之古俗。古人以“九”为阳之极,而“极必反”,“盛而亏”,故同邑民间忌“九”数,逢“九”不吉,老人逢九必超前做满十寿以避凶趋吉。九九更是大不吉,故须仿桓景故事,登高避祸。茱萸为避疫中药材,菊花于深秋独放,有顽强生命力,故民俗喜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以避疫延寿。此俗早已废除。
十一月的节事
冬至。 冬至均在十一月,是日夜最长。周秦以十一月为正,以冬至日为岁首,称“小年”。六朝称“亚岁”。至今同安俗谚云:“吃过冬至圆,年岁长一年”。历代帝王均于冬至日至南郊祀天。而同安民间则于是日祭祖,祭品中必备红白两色汤圆。米圆性粘,象征“过小年合家团圆,亲族和睦”之意。
腊月的节事
初八释迦牟尼成道日。 同邑民俗要吃“腊八粥”,以红糖、红豆、桂圆、红枣、花生、生姜等八种作料配糯米熬粥而食,有驱寒暖胃之药效。是日信徒至梵天寺礼佛,寺僧以甜粥馈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