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是陕甘宁三省的交汇处,习称“陇东”,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庆阳市东接陕西省,北接陕西和宁夏,西与宁夏相连,南邻平凉市和陕西。辖庆阳县,华池县,环县,合水县,正宁县,镇原县,宁县和西峰区,总面积2.7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4万,有汉、回、蒙、满等20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8%以上,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庆城县位于黄土高原的西端,属黄河中游内陆地区。东倚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东、西、北三面隆起,中南部低缓,全境呈簸箕形状,故有“陇东盆地”之称。远古以来,大地的不断运动和变迁,使雄浑粗犷的黄土地貌千姿百态。覆积厚度达百余米的黄土地表,被洪水、河流剥蚀和切割,形成现存的高原、沟壑、梁峁、 河谷、平川、山峦、斜坡兼有的地形地貌,分为中南部黄土高原沟壑区、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黄土低山丘陵区。
庆阳市乃“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活动区域。“周道之兴自此始”,也是周人的发祥地。曾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部分。遗存于区内的历史文物古迹十分丰富。举世瞩目的“古象黄河”化石、“环江翼龙”化石和我国第一块打制石器就出土在这里。周祖陵殿、公刘殿、秦直道、秦长城、北石窟寺,古墓葬、古城堡、烽燧、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抗大七分校、南梁纪念馆等文化遗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被专家称之为“华夏文化的缩影,民族文化的结晶,起源最早的造型艺术”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黄土文化、遗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另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被誉为民间“四绝”的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就是这些文化的艺术再现。
周祖陵森林公园、华夏公刘第一庙、北石窟寺、南梁革命政府旧址等都是本市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文化底蕴深厚的民俗民情、民间艺术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皮影之乡、徒手秧歌之乡、窑洞民居之乡、周祖农耕文化之乡、荷花舞之乡、民俗文化及民间工艺美术调研基地、华夏公刘第一庙等,其中刺绣、剪纸、皮影、民歌堪称"四绝",并有华夏黄土第一塬之称。
据统计数据表明,庆阳市目前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实施旅游开发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发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不断扩大开发领域,加快开发步伐,努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庆阳市投资3.2亿用于红色旅游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0万人次,同比增长75.7%,旅游业总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79.1%,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市GDP 的2.35%。
庆阳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政府将人文景观、生态景观和民俗风情俱佳结合,实施政府主导,品牌带动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以周祖陵、公刘庙、陇东民俗博物馆、岐黄中医药博物馆、南梁红色旅游小镇为龙头,努力打造麦黍农耕文化和红色之旅品牌,打响“红色南梁、岐黄故里、周祖圣地、庆阳香包”四大品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色文化大市。以"黄、红、绿、古"为代表的周先祖农耕文化游,黄土风情游,红色之旅游,森林生态游,文物古迹游,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和淡季旅游的体系产品,推动旅游产品上档次、上质量、上规模,吸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心理需求的游客前来消费。积极引导旅游商品开发商和经营者,在巩固发展本地特色的皮影、剪纸、刺绣等旅游商品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进一步加快以革命遗址为主的红色旅游,以民俗文化为主的黄土风情旅游,以子午岭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和以文物古迹为主的名胜景点旅游产业的开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全面迅速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