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金银花

家乡区县: 湖南省隆回县

湖南省隆回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隆回县是“中国金银花之乡”,是金银花的适生区域,且生态环境优良,种植历史长,品种优,品质优良。

 隆回县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向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地貌属半丘陵半山区类型, 产地环境地势由东南 金银花干花向西北呈阶梯式抬升。南部多为丘岗,土壤主要是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红壤,北部多山地,土壤主要是花岗岩发育而成的黄壤、黄棕壤、红壤,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渗透力强,是金银花等药材的理想生产地。

  隆回金银花主产地集中在小沙江镇、麻塘山乡、虎形山瑶族乡、大水田乡四个乡镇。是中国生产规模最大的原生态种植区。自古以来,隆回全境林间山地广泛分布着大量的野生金银花。每到金银花花开季节,花香四溢, 隆回县瑶族妇女采收金银花
香飘万里。尤以县西北部中山区和中山原区的金银花分布最广、开花最艳、香气最浓、药性最佳。该地区瑶汉“游医”常竞相上山采摘配药,用以医治“疑难杂症”。南宋时期,战乱频繁,相传当时湘中等地瘟疫盛行,当时民间就广泛采用金银花藤叶煎熬后口服,效果极佳。据《新化县志》记载,至明代以后隆回民间医生又发现以花入药,效果更佳,隆回人为灿烂的中医药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初,隆回人又从山野挖掘野生单株进行驯化栽培试验,并一举获得成功。在漫长的实践中,广大药农不断研究探索其栽培和加工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60年代以前,野生金银花资源遍布隆回县山野村寨,尤以该县六都寨镇以北最多。在小沙江等高寒山区的野生金银花不仅产量较高,而且质量上乘,但收购数量不多,较多资源浪费于山野。1971年以后,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少数农户尝试将野生金银花改为家种,但发展缓慢。1980年全县种植面积仅365亩,产量125担,此后数年,受区域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虽然种植面积每年有所增加,但产量增加极少,效益也不甚明显。20世纪90年代初期,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了针对该地区高寒多雾冰冻期长的气候特征和农业生产三年两不收的现实情况,宜大面积种植推广生产乃至形成以金银花为主导的中药产业,金银花产业化开发市场前景必定广阔,金银花产业开始有了较快的发展。至2001年,隆回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13.7万亩之多,年产干花近7300吨,产值愈0.81亿元,生产规模成为中国第一,2001年国家林业总局据此授予隆回县“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但从2001年下半年起,受产量过剩的影响,隆回金银花受到重创,2002年产量跌至5000吨,受“非典”影响,价格上涨后,产量增至6500吨,2004年产量达到8500吨。2006年面积已达16万亩以上,产量干花10000余吨,产值2.5亿元左右,产品畅销桂林、广州、重庆、南京等大中城市及及各大制药厂。2010年,隆回县的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18万亩,年产干花1.1万吨,占全中国总产量53%。2009年,全县花农增收12亿元。

范范范范(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