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古城墙
兴化古城墙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当时兴化人为抗击金兵入侵而挖河取土筑成一圈长6华里157步、高一丈多的土墙。城墙设有四城门,门上有楼,墙外有护城河相依。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墙重砌为砖墙,高达11米以上。东南西北四门依次为启元门、文明门、威武门、肇魁门,四楼为观海楼、怀曛楼、见山楼、仰宸楼。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为防御倭寇的侵扰,再次全面建造城垣,次年竣工。以后城墙多次修葺。民国时为方便交通增开小南门、小东门、小北门,至此城墙有了7个城门。
1958年,因旧城改造之需,大部分城墙被拆掉。剩余部分因为当时的百货公司仓库、直属粮库等国有企业依古城而建,才侥幸得以保留。20世纪90年代初西门段也被拆除,现仅存东城外墙脚跟一段,保存较为完好,长65米、高5.5米、底宽1.6米、顶宽1.1米。2002年兴化古城墙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兴化博物馆
兴化市博物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泰州市境内唯一的国家级博物馆),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现对游客免费开放。下辖郑板桥故居和刘熙载故居,与兴化市博物馆形成“一体两翼”的格局。
八字桥文化广场
八字桥位于老城区中心地段、四牌楼东侧,即东城内大街与北城内大街交会处,横跨南
北流淌的北市河上的一座单孔花岗岩石桥。据《成丰重修兴化县志》载:“一名登瀛,东来之水,自此而北。中和、永福两桥跨之,参差如八字,曰八字桥。”据有关史料记载,八字桥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距今已有近540年历史。 依托“古八字桥”的历史渊源而设计的八字桥文化广场呈开放式扇状,格局颇为大气。广场的整个布局大致分三个部分:东部为印象“八字桥”。由砖石结合新建的两座仿古桥,一名为“登瀛桥”,另一名为“中和桥”。中部为兴化城池图。整个广场以浅浮雕的形式,雕刻兴化古代的城池图,以再现古城兴化四面城楼、吊桥、护城河的历史风貌。其中建有独具兴化风格的荷花池喷泉,池中设有一组木蓬船及孩童戏水雕塑。广场中段的前端将设计下沉式小型广场,以便于市民开展文化健身活动。西部为四牌楼。按照四牌楼的原料架构,将位于文博中心院内的四牌楼迁址重建到广场。四牌楼的四根立柱选用福建产花岗岩石,仍然使用拆移的牌匾。
本文引自能力秀:http://abc.wm23.com/lulingcheng
本文引自博博客:http://blog.sina.com.cn/lulingche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