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韩增友

家乡区县: 澳门特别行政区

韩增友,别名苇堤,1916年10月生于陕西省朝邑县仁和乡下鲁坡村。
韩增友的父亲名叫韩宏儒,以农为生,兼营酿酒作坊。平日为人豪爽,颇重江湖义气,爱好扶困救危,在地方上小有名气。当时,朝邑县北部靠边崖一带土匪猖獗,拉人绑票之事常有发生,因其交结甚广,出事之家多托他出面说情。韩增友的父亲古道热肠、有求必应,颇受四邻八村乡亲们的称道。
1932年,任朝邑县长的宋秀峰剿匪无方。为了掩饰其丑,竟以“私通土匪”的罪名,将韩增友的父亲押在狱中,多次严刑拷打,几回死去活来,当堂问成死罪,家中已备棺木。后经多方说情,才以1200块大洋赎回性命。时年近弱冠的韩增友正在大荔县第一高等小学读书,得知此事以后,心中激起对国民党朝邑当局的无比愤恨。少年心性血气方刚,口口声声定要为父报仇,并将自己的感慨写在日记本里,被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刘振纲发现。刘振纲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多次找韩增友谈心,指出韩增友的想法和他父亲的作为都是对的,应当去报仇雪恨,但不能以匹夫之勇去意气用事,且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根本不够的,必须团结众友才可能办到。韩增友听了刘振纲的谈话,顿时醒悟了不少。
第一高小所在的大荔县城,是当时陕西关中东府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内的省立第二师范即建立有共产党的特支。自从九一八事变以后,城内各种抗日活动高涨。受到影响的第一高等小学成立了抗日救国会,韩增友积极加入该组织,并被选为抗日救国会的执行委员。他不仅与同学们一起在学校内开会声讨日军的侵华罪行,还走上街头进行抗日宣传,实施查禁日货。为了支援抗日前线的军队,韩增友又与同学们步行十多里路,到羌白、许庄等集镇乡村进行募捐,此事在县城各界和乡间学校中影响颇大。
1932年11月,韩增友经刘振纲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支部内负责宣传工作。

dianzi(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