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水井巷

家乡区县: 城东区

水井巷是西宁市的一条著名的饮食文化旅游商品街。据说民国时期,有人在城垣南端处开凿一洞并引水入城,因此当地人俗称此处为“水眼头”。抗战时期,为便于防空疏散,当地民众从“水眼头”开通了一条自南向北的街道,街道两旁建起店铺,摆设摊点,生意渐兴。新中国成立后,“水眼头”正式更名为水井巷。

水井巷是西宁城里是最热闹的一条小吃街。由于古城西宁是个移民城市,所以,各地的风味小吃全部在二里长的水井巷里竞展风采。不过,在万家风景的水井巷里,最让人长精神的还是西宁的特色小吃。

西宁人酷爱面食,用刻骨铭心这个词来形容也不准确。对西宁人来说,如果生活中少了面食,就如同失去了阳光,那么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西宁的面食才有了鲜明的特色,才有了让人赞叹的绝活。西宁人善做各种面食,而且对各种面食都做得精,做得巧,做得深刻,做得功夫,无论是什么面食,在他们手中都像是一种艺术一种享受。

西宁人把面案上的师傅称为面匠,意思是说,面案上的师傅就是做面的匠人,就是在面活中做绝活的人。好大的一团揉好的面,在面匠手中就如同一件随心所欲的玩具,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那么轻松,那么自如。只要听到掌柜的一声吆喝,面匠师傅就立马有了动作,从和好的面团上随便拽下一块在手中倒腾起来,一扯一拽,一拽一扯,再扯再拽,再拽再扯,几个来回下来,手中的面变戏法似地变成一把线一样粗细,线一样匀称的面条来。

  “走。”面匠师傅口喊一声,胳膊一扬,手中的拉面便飞进了开水锅里。漂亮的拉面在开水锅里先是打个旋儿,跟着就沉下锅底,眨眼间又滚上水面,这时,用筷子一挑,正好一碗。舀上一勺牛骨头熬制的汤,放几片熟牛肉,捏一撮儿芫荽,滴几滴红油辣子,顿时就有了文化风景。白的是面,绿的是芫荽,红的是辣子,清的是牛骨汤,清清爽爽,干净利索,既有文化,又有美感,还实实在在,真是香味俱全的美食。

 

 

小女人(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