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魏征的故乡

家乡区县: 邢台市巨鹿县

魏征故里,有争议,有巨鹿、晋州、馆陶等之说,各地政府都以魏征故里做了不少的宣传。历代史料记载魏征是巨鹿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中记载:魏征,钜鹿人也。魏征故里(魏家庄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晋州市,晋县县志记载,此处为魏征故里,今遗址尚存。经多方考证,剑阁是魏征的祖籍。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汉族,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

历史大都记载魏征是巨鹿人,但馆陶和晋县却在个别记载魏征是“巨鹿下曲阳人”。下曲阳即是属于巨鹿,遍观从隋朝、唐朝到今天,历代政府所设巨鹿郡/巨鹿县的辖境都在邢台市范围。而且唐时的馆陶和晋县不属于巨鹿郡/巨鹿县管辖。

隋朝时期,晋州先称昔阳县,后改称鼓城县。唐代初期,五代时,沿袭不变。
元朝时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置晋州。
从隋朝起一直到元朝以致到明清到今天,晋州都与巨鹿二字无关,可见晋州考证魏徵是晋州人是站不住脚的。
相反邢台在隋唐时期既有邢州、钜鹿郡之称,又一直有巨鹿县之称不变,所以很明显晋州所依据的众多“魏徵为巨鹿人”的记载中唯一的一条“魏徵,巨鹿下曲阳人”而考证魏徵是晋州人是不可信服的,因为当时的巨鹿根本和晋州无关。
魏征故里(魏家庄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晋州市,据晋县县志记载,此处为魏征故里,今遗址尚存。
巨鹿下曲阳在今藁城市东、晋州市西的方位,即春秋时的鼓国都城,现晋州市晋州镇古城村一带,也就是许多文献、辞书上所注明的今河北晋县(晋州)西,是正确的,而且作为权威性的《畿辅通志》,早就明确指出魏州所属无“曲城”,曲城就是“巨鹿郡下曲阳”的简称,在正定府所辖的晋县西。古之巨鹿郡下曲阳,即原本的晋县,也就是如今的晋州市。

同许多名人一样,魏征故里也有争论。有大量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证明魏征出生于剑阁(今广元市剑阁县)。
剑阁武连镇现存一块清代石碑,碑高约一丈,宽四尺,正中刻有:“唐魏文贞公故里”(魏征谥号文贞)七个大字。在武连镇十五公里处的天字山下,也有一唐朝时代的建筑——“魏公祠”。
<<保宁府志》卷二十七记载;“文贞书院在剑阁武连驿。元泰定年间迁县治于梓潼,监察御史忽鲁大都与亚中大夫李义甫以魏征生此,因改旧学建书院,今废。”这说明在元朝时,武连镇为纪念魏征丞相出生于此曾办起一座文贞书院。
明隆庆五年出生的著名史学家曹学(人全)所著的《蜀中名胜记》卷二十六记载:“《志》云逍遥楼废址,在武连旧镇,唐颜真卿书三大字碑刻在焉,元改武连县学为魏公书院,以魏征所生之地也,学正王惠为之记”。魏公书院即后来的“文贞书院”。据《蜀中名胜记》成书年代推测,《志》书当为明代或明以前之作,因此可更进一步断定,在元明之时,已经有了魏征生于剑阁武连的记载。
清朝雍正时,知县李梅宾所撰《剑州志》记载;“唐魏征,州之西凤凰山,传为征之生处”。清同治年间,翰林李榕所辑的《剑州志》记:“凤凰山在武侯坡东,传为魏征生处”。
民国初年剑阁知事张政于武连驿栅门题的对联也可以看出魏征出生于此。其联文:
“千万古不改溪山是秦蜀通衢晋唐旧县 数百家自成村落愿文贞再出诸葛重来”
清朝光绪时,武连丞李树在其《月楼诗抄》、《登寿中即景》中有这两句;“凤凰山下宿曜,魏公往业绍蜀山”。另还有一副对联,前四字风化脱落:“……先后问睽魏谏议,余生也晚往来唯拜武乡侯”。可见武连乡人经常把魏公祠的魏征和武侯坡的诸葛亮的遗址常常提到,如果没有乡土感情,愿“文贞再出”和“诸葛重来”的诗句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
但经多方考证,剑阁是魏征的祖籍。

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中记载: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 唐代欧阳询书《唐京兆开元寺钟铭》碑刻铭文中记载: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魏徵撰。 唐代杜淹《文中子世家》中记载:门人自远而至,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巨鹿魏徵、太原温大雅、颖川陈叔达等,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焉。《九成宫醴泉铭》也记载魏徵为钜鹿人。

孙洁(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