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赵佗的客家情

家乡区县: 河源市源城区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秦统一岭南,分设南海、桂林、象三郡。南海郡下设番禺、博罗、龙川、四会四县,秦始皇任命任嚣为南海郡尉,赵佗为龙川县令。秦代龙川县包括现在龙川周边的粤中县市,向东辐射到福建厦门边界,向北辐射到粤北韶关大部,北抵江西,湖南,所管辖的范围大约相当现在60个县。

赵佗,是河北真定人,为龙川令时,在龙川城筑土城为县治所,县治所居所前筑有汲水井,佗城马箭岗开辟有跑马射箭场,老隆寨顶设置军事营寨,河源双江设置军事城堡,至今遗址犹存。赵佗率中原征战南越士卒(史载发兵50万)和土著人共同开发龙川,并上书朝廷求未婚中原女子3万,秦廷准其一万五,遣迁南越。使这片土地最早成为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发祥地。

赵佗筹划治理龙川6年,采“和辑百越”之策,发展经济,传播中原文化文明。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祖十一年,朝廷遣陆贾出使南粤封赵佗为南越王。后人为纪念赵佗开发龙川的功绩,兴建南越王庙。此后,又把赵佗汲水井、老隆营寨分别命名为越王井、越王营寨,将龙川城改名为佗城,以表纪念。

静月流云(2014-05-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