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之夜,农村中还有治虫活动,人们手举芦柴扎成的火把,在自家田里挥动,然后把田边、路边、沟边枯草烧毁,以扑灭害虫。50年代起,元宵祭祖已不普遍,多数人家为全家聚餐,而玩灯仍是孩子们的乐事。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孩子们玩的灯也正向现代化发展,有了电池照明,不少为塑料制品,除兔、鱼、虾、蟹、蛤蟆这些传统形式外,还有飞机、、火箭、地球仪、五角星等,透露出时代气息。更多的是竞放烟花,夜空中五彩缤纷,地上欢声雷动,连一些大人也参加这一活动。元宵节城隍庙的360盏球灯蔚为“江北奇观”。小点的是八角、印方、宫壁诸彩灯。灯或画绢或贴绒,或饰水晶玻璃而成,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节。看灯是人们畅叙友睛的机会,文人学士也以此日猜灯谜为赏心雅事。 江苏南通——立夏习俗(图) 立夏那天,南通时兴孩子胸前挂蛋。相传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散瘟布疫,孩童胸前挂蛋者最甚。女娲闻讯,与瘟神辩理,瘟神无奈承认,立夏之日,凡孩童前挂蛋者一律不得伤害。传说虽无从稽考,但这天孩子母亲总要选择个头大的鹅蛋、绿壳的鸭蛋、红通通的鸡蛋,煮熟挂于孩子胸前,同时还留下两句谣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立夏之日多食禽蛋,“美食家”们还特地做上一碗甜菜蛋汤。 立夏中午还用箩筐挂秤“称人”,给孩童称体重,有时稍稍在箩筐里放块石头,增加些重量。称时,秤砣只可向外挂,“不作兴”往里移,报数字逢九就报“十”,图个吉利。 若立夏之日,天气晴朗,回游泳的孩童还得下河洗澡,这一年游水腿肚不会抽筋。这天,家庭主妇还曝晒被褥、衣服等物。 南通风俗,以立秋节气的时间在朝或夜,来预卜立秋以后天气的炎凉。谚语“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吼吼”即是此意。南通民俗还认为立秋这一天的天气变化,与秋季农田收成关系极大。如立秋这天听到雷声,田里的庄稼就“秀”(吐穗开花)不好,谷子长不饱满,瘪谷多,将大大减产。又认为:稻秀时节,若浓雾大作并有白虹贯天,这种沙地人叫作“白鲎”的天象,收获时秕谷必多,俗呼为“天收”。可见民间对立秋日雷鸣和出现虹这类自然现象,甚为忌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