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宋璟碑

家乡区县: 邢台市桥西区

   宋璟墓碑是中国唐代名相宋璟的神道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因碑文是唐代大书法家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写,所以也称“颜鲁公碑”。该碑坐落在沙河市东户村乡中学院内,系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被列入中国一百通名碑。该碑不仅是研究宋璟的珍贵历史文物,同时也是研究颜鲁公书的稀有资料

宋璟(公元663-737年),邢州南和人(今邢台市南和县)。唐代政治家。武则天时,以刚正闻名。睿宗时,任吏部尚书。玄宗时,官至右丞相。主张宽赋役,省刑罚,选择人才,使百官称职,为“开元之治”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唐玄宗称为“吏治之才”。封广平郡公,卒谥号文贞。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卒于洛阳,次年迁葬沙河先茔。历史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即宋璟去世33年之后,颜真卿应宋璟后裔之托,撰文并书写了碑文。又历时两年多,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墓碑镌刻完成,立于宋璟墓地。是碑初系宋璟之孙宋俨为“追念祖父德业”所建。宋俨是宋璟第七子宋华之子,建碑时正任苏州刺史。据新、旧二唐书和碑文记载,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宋璟上疏告老,申请“致仕”,玄宗李隆基 “仍令全给禄奉”,退休回洛阳养病。而后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十一月十九日,“薨死东都明教里私第,年七十五”。次年五月二十九日,复“归葬于沙河大尉乡丞相原之先茔”。在唐代,立碑颂德之风极盛。唐玄宗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宋璟的第四子宋浑任御史中丞,殿中侍御史颜真卿是其部下。宋浑以顶头上司的身份与颜真卿商量为父立碑,并准备上奏玄宗,要求“御制碑文”。可是就在这时,宋浑因贪赃枉法,被贬官流谪贺州,建碑之事“缘此中止”。事隔二十一年后,到了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十二月,宋俨重议为祖父立碑,在请颜真卿撰写碑文,并由昭义军节度观察使薛嵩主持,命权知邢州刺史封演“购他山之石,曳以百牛,潺刻字之工”。经过“半岁”,碑始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九月二十五日,将是碑遂立于宋璟墓前。宋璟碑初立时,前后两面及碑右侧皆刻文,左侧无字。在颜真卿莅任湖州时,因“尝思前文疏漏”,就又写了一篇增补碑文,想请宋俨将其补刻于碑左。但宋璟的第八子宋衡,值此之时又因“居官坐赃”被贬谪沙州,后又在保卫敦煌的战斗中城陷被俘,此事就又被搁置。直到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十一月,唐蕃和好,宋衡被吐蕃宋璟碑局部碑文以“二百骑尽室护归”长安。这时年已七十岁的颜真卿才又重新增写碑文,于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春,补刻于碑之左侧。宋璟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历代倍受珍视。一九八二年国家文物出版社将该碑拓帖影印出版发行,被列入中国一百通名碑。引起了中国国内外研究中国唐史和书法的专家高度重视。

Ray(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