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沙之王—响沙湾

家乡区县: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

概况:

响沙湾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库布齐沙漠中,距内蒙古包头市30公里。
响沙湾也叫银肯响沙(“银肯”为蒙古语,意为“永久”),属于沙漠类自然风景区,为新月形丘链或格状丘地貌。居中国响沙之首,堪称响沙之王。响沙湾旅游景区是国家旅游局推出的“首批国线旅游景点”之一。 响沙湾是一个弯形沙坡,背依苍茫大漠,面临大川,高度近百米,沙坡斜度为45度,宽度400多米。天晴无雨、沙子干燥时,人从沙丘的顶部往下滑,沙子会发出飞机轰鸣般嗡嗡声。 景区现已形成“食住行游购娱”配套的一体化服务体系。餐饮方面有提供民族风味的鄂尔多斯婚宴厅、高雅的生态景观餐厅、满足大众口味的自助餐厅,餐饮日接待能力达到4000人次;景区已具备了同时容纳近300人的住宿条件;景区除传统的骑马、骑骆驼、篝火晚会、沙漠探险等沙漠旅游活动外,还新引进了沙漠滑翔伞、沙漠太空球、沙漠冲浪车等一系列深受游客喜欢的项目,共有近20个丰富的沙漠活动项目。以经营民族工艺品和沙漠旅游纪念品为主的购物中心大厅,满足了游客购物休闲的需求。文化活动方面除了品牌演出节目《鄂尔多斯婚礼》,还增加了沙漠文化服装表演等内容,每年定期举办的沙漠摄影、服装大赛已日趋成熟,影响广泛,有力地提升了响沙湾的文化品味和品牌形象。沙漠净水——沙湖在弯月沙山回音壁南约2公里处,是一个小面积沙池,湖水终年不竭,称为“沙漠甘泉”。
响沙湾背依大漠龙头库布其沙漠,面临罕台大川,又名“银肯”响沙。沙高110米,宽200米,坡度为45度、呈弯月状的巨大沙山回音壁缀在大漠边缘,是一处珍稀、罕见、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沙漠净水沙湖在弯月沙山回音壁南约2公里处,是一个小面积沙池,终年不渴,为难得的“沙漠甘泉”。从沙湖向西约3公里处,有一高出沙漠的高地,海拔1486米,上面有著名的库布其银肯敖包。神秘的沙歌现象吸引中外着游客纷至沓来,沙响妙音春如松涛轰鸣,夏拟虫鸣蛙叫,秋比马嘶猿啼,在冬日则似雷鸣划破长空。关于响沙的成因众说纷纭,科学工作者进行过多次科学考察得出的理论有筛匀汰净理论,摩擦静电说,地理环境说,“共鸣箱”理论等等莫衷一是,响沙之谜还在探索中。

 

来到了鄂尔多斯一定要去美丽的响沙湾。响沙湾是一片被绿色草原包围的沙漠,相传是张果老骑驴路过鄂尔多斯时,口袋中的沙粒漏到下界而形成。据说当人们顺着沙山往下滑,便会听到犹如飞机掠空而过的轰鸣声,响沙湾因此得名。
响沙湾在蒙语中被称为“布热芒哈”,意思是“带喇叭的沙丘”。它坐落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东端,北距草原钢城50公里,高大的沙丘呈月牙形状约有80多米高,横亘数公里,金黄色的沙坡掩映在蓝天白云下,有一种茫茫沙海入云天的壮丽景象,好似一条金黄色的卧龙。响沙湾在包头南,通过雄伟壮观的黄河大桥,进入库布齐沙漠(响沙湾为其一角),一年四季只要天气晴朗干燥从沙顶下滑便会产生“嗡嗡”似直升飞机马达的轰鸣声。若用双手刨沙,还会发生如同青蛙“哇哇”的叫声,独特奇妙,在响沙密林深处也称“沙漠绿洲”设立了接待站,配备有冲凉房和露天灯光舞场。

大漠深处独具特色的沙漠住宿体验,蜚声中外鄂尔多斯婚礼表演,大型的沙漠歌舞晚会 ,热情的沙漠—大漠篝火晚会,原生态火文化表演以及敖包相会之祭敖包等特有的深度体验类活动将带游客亲密接触神秘大漠,领略蒙古族别样风情。历史悠久的“鄂尔多斯婚礼”,是蒙古族最有特色、最隆重的婚礼形式。响沙湾民族艺术团排演的大型歌舞“鄂尔多斯婚礼”,融风俗、礼仪、服饰、歌舞、音乐于一体,寓情予舞,寓情予歌,充满吉祥、喜庆、热烈的气息,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
一年一度的“中国·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节”,于每年的九月举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沙漠文化服装大赛及服装展”、“蒙古民族服饰魅力秀”、“沙漠摄影大赛及摄影展”等多种文化活动及赛事以及为游客安排的大型主题晚会、焰火晚会,“沙漠寻宝”乐翻天、沙漠狂欢夜等活动精彩连连。响沙湾不仅是神秘的自然奇观,更是一个融汇欢乐的沙漠世界。

蒙古族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两种。白食蒙古语叫查干伊德,是牛、马、羊、骆驼的奶制品。红食即牛、羊等牲畜的肉制品。白食是蒙古族的敬客食品,按照蒙古族的习惯,白色表示纯洁、吉祥、崇高,因此白食是蒙古人待客的最高礼遇。蒙古族著名的白食,以奶豆腐、白糖和黄油为原料,制作极为精细考究,不但味道好,而且外观精美,宛如一件漂亮的工艺品。白食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而且极富营养价值,具有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蒙古人在逢年过节或孩子穿新衣时,都要用白食涂抹一下,办喜事时做洞房用的蒙古包也要用白食涂抹,以示祝福。

相传远古时期,有一仙人云游四海,来到此地,坐沙小憩,奏乐解乏,美妙的神曲渗入了沙中。以后的游人每经此地,拨动沙子,就能听到神曲。
有人说是佛祖释迦牟尼四海传经布道,一日来到鄂尔多斯高原,给信徒们诵经。那朗朗的诵经声便留在响沙湾.从此后人才得以聆听佛祖的教诲,免入歧途。
也有人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座建筑宏伟、香火旺盛的喇嘛庙。一天正当千余喇嘛席地念经、佛音不绝、钟鼓齐鸣之时,忽然天色大变,狂风席卷着砂石,倾刻间将寺庙埋入沙漠之中。人们听到的沙响声,就是喇嘛们在沙下诵经、击鼓、吹号呢。
有人认为,响沙湾的山坡基岩是白垩纪砂岩,裂隙很多,下层水气被湿沙层封闭,当人下滑时,饱含空气的沙层下部受挤压,被封闭的气体迅猛释放,发出响声.发声之后,空气再度饱和,待后边的人下滑时,又会发出同样的声响,周而复始,响声不断。还有人提出与"气体释放"恰恰相反的说法,认为人从沙丘之巅下滑时,人体重力推动了湿沙层,湿沙层下滑时形成裂隙,干沙和气体往裂隙中填充时发出嗡嗡声。
库布齐沙漠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气温高,温差大,气候干燥,年大风天数为25—35天。东部属于半干旱区,雨量相对较多;西部属于干旱区,热量丰富;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川沟十余条,沿岸土壤肥力较高;西部地表水少,水源缺乏,仅有内流河沙日摩林河向西北消失于沙漠之中。

EarMetis(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