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陵,在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北雷塘村。雷塘,又称为雷坡,相传吴王曾经在 这里建造钓鱼台。南朝的时候,这里园林山水,亭台楼榭,是江南胜迹。宋代以后,这里湮灭无存,只剩下炀帝孤冢一座,老百姓称为皇墓墩。
隋江都太守陈棱找到炀帝灵柩,粗备天子仪卫,改葬于江都宫西吴公台下,当时牺牲的王公,皆埋葬在炀帝坟茔的两侧。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
根据墓志铭的描述,这座墓穴很有可能便是隋炀帝杨广之墓,于是,后续的挖掘工作就如火如荼的进行了起来。
此前公布的省级文保单位隋炀帝陵,位于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像这样的中国帝王陵墓的谜团还有很多,在此我们为广大的网友盘点其中十大最着名的陵墓。
1、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
2、年4月16日,扬州曹庄隋炀帝墓中出土的135件/套文物,在扬州双博馆展出。
3、隋炀帝最终的葬所终于尘埃落定。也伴随着其他几座墓地被证为“伪陵”。下面我们盘点一下其他几座曾经或一度被认为是隋炀帝陵的地方。
4、隋炀帝和萧后之所以能够合葬在扬州,是在唐高祖李渊下令把隋炀帝陵迁往扬州之后,两个人才会进行合葬的。
5、第二次改葬在吴公台下面;最后一次是贞观年间李世民将他以帝礼改葬在雷塘,最后萧氏死后也葬在这里。有诗云,君王忍将平陈业,换得雷塘半亩田,就是对隋炀帝的感慨。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于公元622年命令以帝王礼节迁葬杨广的尸身于雷塘(一位大龙潭,在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城北)。公元648年,杨广的萧皇后身死。唐太宗李世民善心大发,命令从头挑选一块处所将萧皇后的尸身与杨广合葬一处。
江都宫流珠堂 江都宫在现在的今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当年隋炀帝在此建江都宫,做为自己南巡时的住所。后来,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萧皇后与宫人用漆制床板做成棺材,暂时把他草草埋于江都宫流珠堂。
隋炀帝陵是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的墓葬。隋炀帝陵曾多次迁移,最初殡在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在吴公台下,公元622年唐高祖李渊以帝礼将其葬于雷塘,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次改葬在吴公台下面;最后一次是贞观年间李世民将他以帝礼改葬在雷塘,最后萧氏死后也葬在这里。有诗云,君王忍将平陈业,换得雷塘半亩田,就是对隋炀帝的感慨。
在陕西咸阳城西50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西塬上,也有一座规模学校路段的的墓穴,一度被称为隋炀帝陵。此陵也相传也是说后来李世民迁葬炀帝时,迁葬于此。
隋炀帝陵,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
这座陵就是现在江苏省扬州市北9公里槐泗镇雷塘乡槐二村炀帝陵,此地现在竖有一座北,此碑高6米,宽0.8米,厚0.12米。
隋炀帝陵,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于公元622年命令以帝王礼节迁葬杨广的尸身于雷塘(一位大龙潭,在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城北)。公元648年,杨广的萧皇后身死。唐太宗李世民善心大发,命令从头挑选一块处所将萧皇后的尸身与杨广合葬一处。
扬州。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炀帝从东都第三次乘龙舟南下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蔓延全国。大业十三年(617年),瓦岗军逼近东都,公布炀帝十大罪状。李渊亦攻进长安,拥立代王侑,自封唐王。
这座陵就是现在江苏省扬州市北9公里槐泗镇雷塘乡槐二村炀帝陵,此地现在竖有一座北,此碑高6米,宽0.8米,厚0.12米。
公元618年,隋大业十四年,隋炀帝的骁果卫在江都发动兵变,缢死隋炀帝。死于宇文化及等人手中。地点:江都,今江苏扬州。
隋炀帝陵,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槐二村。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