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是客家民歌中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的一种,它用客家方言吟唱,上承《诗经》的传统风格,继受唐诗律绝及后世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自成体系,风格卓特。
说起客家山歌的由来,在梅州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唐朝时期,在梅州松口,有个远近闻名的女歌手名叫刘三妹 ,她不仅有副好嗓子,而且聪明伶俐,山歌随口出。由于她对歌在当地很有名气,许多男女歌手慕名而来与她对歌。
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
这是出自客家人的山歌,是一首情歌。意思:进山的时候看到藤蔓缠绕着树木,出山的时候看到又像是树绕着藤蔓。
1、客家山歌在体裁上与民歌、诗歌有共同之处,可分为抒情、叙事、讽喻、调笑、杂歌四种。这些山歌大多是散体,一般四句一首。如:新买灯盏玻璃筒,灯下同郎共用功;打开书本学文化,总爱郎通妹也通。
2、其腔调共有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有多种节拍混合而歌。
3、山歌借客家人的住房的结构试探恋人的意思,寓意含蓄、贴切生动。听者仿佛看到一个憨厚的小伙子急于知道姑娘心意,便以物喻情,借“廊”与“郎”偕音双关的手法,巧妙委婉地试探他心爱的姑娘。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喻,韵脚齐整。歌词大多“每句七字,逢四句多押平声韵。
客家山歌在体裁上与民歌、诗歌有共同之处,可分为抒情、叙事、讽喻、调笑、杂歌四种。这些山歌大多是散体,一般四句一首。如:新买灯盏玻璃筒,灯下同郎共用功;打开书本学文化,总爱郎通妹也通。
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感情浓烈、想象丰富。新打戒指九连环,一个连环交九年; 九九还归八十一,还爱相交十九年。
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客家民歌可以分为两大类:山歌和儿歌。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歌词句式为7字4句,每句为“3”的组合。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客家山歌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韵脚齐整。下面是介绍客家山歌文化的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客家山歌简介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人类只要有劳动和语音交流,必然会产生自发的歌谣自娱,客家山歌也就在远古的当地人们的生产劳动中产生。
客家山歌之于客家人的族群心理和精神传统,是一种深刻而优美的艺术体现。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源于畲族山歌,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梅州、福建西部的上杭、广西的博白、江西南部的兴国等地。
客家山歌的起源 山歌,即民歌中之一种。据史料记载,唐代始有山歌之称,而梅州民间流传的歌仙“刘三妹的故事”也发生在唐代神龙年间,可知客家山歌之盛行,正是其时。
词曲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