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古寺正德庵

家乡区县: 江苏省盐都区

水乡古寺正德庵,原名龙王庙,位于盐都区北龙港镇南龙居委会东南隅。

洪武二十二年(1390年)明大学士朱升后裔为祭祀龙王爷保护一方水土平安而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芦荡水乡罕见的名刹古寺。据南龙港《朱氏家谱》及庙史记载:洪武二十二年,明初开国谋士朱升后裔借助“大水不冲龙王庙”的神话,在庄东南建筑龙王庙一座,以祈求龙王爷庇护南龙港“锅底洼”一方村民的平安。龙王庙初建时原为一座土墙草盖的建筑,1506年改建成砖瓦结构的庙宇,占地四亩。1508年,庙中主持奎海法师去北京朝拜太庙,太庙主持捐赠铸有“二龙戏珠图”和“大明宣德朱昶”的铜香炉一只、“护法弥陀”玉佛一尊保存于庙中。1903年改建为颇具规模的寺庙,1942年遭盘踞在沙沟的日冠的炮击,庙宇由此颓败不堪。解放后,龙王庙修复,文革期间,龙王庙被当成“四旧”受到冲击,庙堂改成“港东肥皂厂”。改革开放后,宗教活动得以恢复。1988年当地村民筹资重建北大殿,茗山法师亲题“大雄宝殿”匾名。近几年经不断扩建,庵房达二十三间。庵内保存有几百年历史的古佛、磁佛、立轴画、菩萨等文物和大小装金菩萨二十二尊。

现正德庵四面环水,绿树环抱,宛若浮玉,庵后的龙港河上,由村民自己集资建设的“兴龙桥”,迂回曲折、桥桥相接,长达86米。桥上六角凉亭玲珑别致;桥下片片绿荷随风摇曳,将古庙衬托得格外庄重肃穆。由于龙王庙内近几十年来有尼无僧,1996年4月27日经盐都县民族宗教事业局批准,将龙王庙更名为正德庵。

正德庵东侧生长一株奇异的五谷树 ,此树已有六百多年历史,颇有神奇色彩。据证,1402年,南龙港秀才胡勉考中了进士,被明惠帝敕封为四品之尊,加授中议大夫,兼任浙江杭州知府。是年,胡勉朝拜圣果寺,该寺主持赠送他一棵五谷树,次年胡知府回乡探亲时将其带回献给龙王庙。

五谷树又名灵性树,暮春开花,初夏结果,仲夏再度开花,晚秋又果挂枝头。其叶形似榆钱、花开白色、果实象稻、麦、黍、谷、稗,有时象鱼虾,五谷树由此得名。据传说:此树乃明代郑和下西洋携回,共三株,原种在南京古庙内,后被一农民移植至建湖蒋营镇。明代周晖《金陵琐事》载:“五谷树,有二株,一在皇城内,一在报恩寺,不但结子如五谷,亦有如鱼蟹之形者。及三宝太监西洋取来之物。”又据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花木条”记载:“大约西华门里,内监传闻丞相府中有五谷树,实生五谷,每生一种,则其年此种必大热、云海外移至。金陵报恩寺亦有一株,今不知在何处。”虽无法考证正德庵的五谷树是否是“二株”之一,但从圣果寺主持以此物相赠胡知府这事来看,就可知树的稀少名贵了。更为神奇的是这棵五谷树对自然气候和政治气候颇有灵性,能预报农作物情况,五谷树当年结什么果实,是年实种作物必然丰收。据村里朱庚章老人回忆:日寇侵华期间,龙王庙的五谷树长达十年没有挂果;1966年夏季还是果实累累,而秋后到1968年被作为“四旧”砍掉前(当时有巴斗那么粗)均未结果,直至1978年才从根部萌发新芽,当年即开花结果。至今,现主干已长到7米多高了。

龙王庙历经沧桑600多年,几遭战火摧毁,今天的龙王庙已改名正德庵,它与明代翰林大学士朱升墓遥相呼应,成为四乡八邻百姓游览观光的人文景点,而五谷树及其美丽传说更为这座水乡古寺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youqing

我的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yandu.html

youqing(2014-05-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