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岗位于石首城西十公里处,昔与藕池部南口隔江对峙,今是藕池、南口两座大桥的吻颈之地。据说高陵岗是由"高陵寺"得 名,高陵寺又是由"高陵"而得名的。
相传我国南北朝时代,梁武帝萧衍曾在邹(江陵县北)作过短期停留。这时,他与陈国陈坝先、北朝拓跋氏的争战刚刚结束,就 立即带领部分文官武将出游考察。在当时,人们有个定论:即江南出才子和佳人,塞北出英雄和大将,中南则出皇帝和富翁。梁武帝认为这些都与地灵有关,地灵才有人杰,这就是他出游考察的原因。他要通过这次考察,掌握军事要地,便于战争,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寻找一个归宿宝地,使他的龙脉不断,江山代代得以稳固。 经过与谋士们一番商定确定路线后,当即出游,文武百官为之送行。第一站,他认真考察了"青、白、二巷" , (沙市中山路胜利街的青扬、白杨巷) ,当晚旅居这里。据说《梁书》成于此。不过他对青、 白二巷不感兴趣,写下了"世有两隽,青扬萧春,白杨何妥"的心得。
次日南下,经过三天跋涉,到了石首,初登东岳山,四周眺望, 见西南方二十多里处,祥云袅绕,森林密茂,决定前往一游。在经过了五虎朝阳地和凤凰洲之后,来到了高陵。见这里地势高峻、荆棘丛生,忙问随从,此何地也?答曰"东是九龙都,接连凤凰洲,西有杨泗庙,还有闻食岗,南可望洞庭,北面靠长江,是一块生福宝地。"武帝听了大喜道"此地正好,朕生可作军事要地,死亦可葬身于此。"众问称何地名,武帝道"依地势之高,葬我风骨可称‘高陵',众卿认为如何?"众道"皇上圣命。"故这里定名为"高陵。"
时至梁中大同丙寅四年(546)梁王晏驾,遵旨意,葬梁王于高陵。同时修建庙宇,始称"高陵寺"。寺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是当时名扬湘鄂毗邻地区的一座著名寺庙。
由于佛事的兴起,香火旺盛,人们渐渐地迁徙到这里开荒种地,搭铺经商,使这里逐渐兴旺发达起来。这里有陵、有寺、又有岗丘起伏,所以人们称之为"高陵岗"。
高陵岗江河环抱,"三岗"起伏,"五湖"点缀,且交通十分便利。 人们充分利用其优势,使这里得到飞速发展,已建成了一个崭新的集镇,并成为高陵镇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的能力秀主页网址http://abc.wm23.com/uuuuu1我的新浪博客网址http://control.blog.sina.com.cn/blogprofile/index.php梧桐子家乡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hubei/shishou.html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uc/53716195.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