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树,宽城满族自治县板城镇闯王台人,1936年生。退休之后,成了宽城乃至承德出了名的义务宣传员,人们在城镇农村、集市广场、田间地头、学校机关常常见到他说快板、赋小诗。宣传党的政策,歌颂人们的美好生活。市县有关报刊也曾多次报道他的事迹,宽城电视台也常常报道他。可有人不理解,却说他“不正常”、“精神病”,其实这正是侯永树执着精神的体现。当然,更多的人称他为“快板侯”,七十多岁的他还能如此努力,实在是最美的夕阳。
侯永树刚刚记事时,他们全家就被赶进“人圈”。不堪忍受敌寇的欺辱,大哥投奔了八路军,父亲为抗日武装暗送情报,母亲也为了保护父兄自杀。幼小的心灵就受到家庭的熏陶,从小爱憎分明。 解放了,长大了,上学了,懂事了。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他感到天是那样的蓝,阳光是那样的灿烂。他发誓要像千千万万的妈妈、爸爸和哥哥们一样,为这新的天地,为这让他脱离苦海的天地贡献一份力量。 1958年,他参加了工作。他是水暖工,视矿山为自己的家,视工作为圣旨。车间失火,他不顾生死,抱着水管冲进火海;矿区茅厕,他不怕脏累义务清扫。奖励的红花连年挂在胸前。记得第一次上台领奖时,他哭了。一个过去受尽欺辱的苦孩子,如今竟这么被人看重,他真正地感到自己成了主人。晚上趴在床上,他写了一段快板。“日本鬼子野心狼,逼得我母一命亡。共产党像亲娘,救我爬出沟万丈。让我读书又工作,还把劳动模范当。” 见老侯还有这一手,领导鼓励他多写多练,把宣传工作也兼起来。自此,老侯暗下决心,为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更加刻苦努力,利用业余时间,先后撰写了《金矿工人真能干》、《金牛精神代代传》等几十篇快板和报道发表在矿报上。1986年他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站在党旗下他发誓,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党,为党做事,永不后悔。 侯永树文化不高,只是小学毕业,但老人一辈子好学。早年在矿上工作时,他就喜欢读书、写稿,发现好人好事,他就有感而发,编段快板,写个稿件,当时的矿报上时常看到他的大作,由此,他的写作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1989年,侯永树退休回到了落户在安达石的家。几十年忙乎惯了,冷不丁退下来,他感到很无聊,总想要干点啥,他想:我现在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休。作为一名党员到处都是自己为党工作的岗位。他是个水暖工。在无偿帮助许多乡亲安土暖气的同时,他也发现,党的政策好了,农民生活都比过去强了,但是有些人却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不是研究劳动致富的门路,反而迷恋上赌博。轻者家庭不和,重者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看到这些老人心痛。怎样让那些人改邪归正呢?老侯思来想去,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快板。当晚,他就写了一段,第二天就在街上说了起来。“说耍钱,真不好。输得多来赢得少。孩子哭,老婆吵,全家团结搞不好。深更半夜不回家,娇儿爱妻把你找……”别说,他在街上这么一念,那清脆的竹板声还真引来了许多人看热闹,大家听了都跟着叫好,七一言、八一语地数落起赌博的害处。那些爱赌博的人听了也深受触动,从那以后,许多人“金盆洗手”,又重新回到了致富的正道。
见这个方法群众很乐意接受,而且取得了效果,老侯高兴地笑了。从那以后,他处处留心群众的思想动向,发现不正确的苗头,就马上写个段子,或到集市,或在路边打着竹板就说起来。比如,看到有人烧香拜佛信迷信,他就来到庙前说道:“相信科学不信神,信神信鬼害死人,生活富裕靠科技,脚踏实地才脱贫。”听到有人“拿起馒头不满,夹起肉来骂娘”。他的竹板又响了起来。“安达石不简单,昔日旧貌换新颜。座座楼房拔地起,家家户户都有钱……”
侯老的快板言语犀利,常常说中了个别人的要害,时间长了自然也就让人不满,他们说老侯“不正常”、“精神病”,家人听到这些议论也心中不快,就劝他:“几十岁的人了,快在家享享清福,别再东跑西颠说什么快板了。”侯永树的儿女都很有出息,在宽城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女儿心疼他,把老两口接到县城住,让他们帮助照看孩子,目的是为了拴住他。但是老侯还真的“清闲”不了。 与此同时,他越来越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他知道,当代农民已非昔日可比。他们要了解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他们要学习新的科学种田技术,他们要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如果自己的作品不能满足群众的深度需求,老是停留在表层阶段,时间长了大家就不爱听了。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老人自费参加新闻写作培训,自费订阅了《承德日报》,购买了有关政治、经济、科技以及诗歌创作方面的书进行自学,常常是看书到深夜。除此之外,老人每天还坚持新闻必看,报纸必读,有针对性地从中选取题材,向群众宣传。通过锲而不舍的学习,老人对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写作水平都有很大提高。近年来,他撰写的快板不仅能及时地抓住党的中心工作、重大新闻事件,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深度,而且在面上也有了一定的广度。既有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又有祝贺“神六”载人上天的;既有反映家乡变化,又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既有倡导文明新风,又有鼓舞群众抗灾斗志的;还有宣传环保、支持承秦公路建设等。其中《“三个代表”是法宝》、《落实科学发展观》、《打胜“非典”歼灭战》、《坚决打败禽流感》以及《歌颂三峡电站》、《黄山颂》、《赞大连》等上百篇快板段子在宽城和外省旅游景地义务宣传上千场,受到了广大群众欢迎。特别是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近年来,老人还自费外出,边旅游,边采撷外地风土人情,城乡变化,走到哪里,他的快板就响到哪里。《歌颂大西北开发》和《游漓江》、《泰山颂》等就是出游时有感而作的。
十几年里,老人走到哪里,竹板就带到哪里。乡村的集市、出行的班车经常闪现着他的身影;晨练的人群、花会的队伍常传出他的心声。小小竹板还随他走过15个省、市,清脆的响声传到大江南北;朴实的情感鼓舞了九州人们。用快板这个特殊的形式,老人全身心地实践着入党时立下的誓言。
坚持不辍的学习,使老人的写作体裁也在不断拓展,在他的作品中,除了快板之外,还有小品、故事和新闻报道。前些年,市、县民间文学研究机构的同志特意将他多年创作的快板编辑成书,使老人深受鼓舞。他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人有追求,才能有动力。能为党的事业做出点贡献,从身心上也才能越发充满活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