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陆成县入蠡吾县,治所在今博野县里村(原为蠡村)。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析蠡吾县之故陆成地置博陵县。三国魏时改为博陆县。南北朝北魏景明元年(公元500年)改名博野县(今蠡县),并徙治于今治。
梁国(前403——前225年),原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后魏惠王迁都大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西梁国:前821-前641年,周宣王封秦仲二儿子秦康为梁伯,封邑在夏阳梁山,定为梁国。
州: 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
乌孙不属于西域长史,定都于赤谷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国伊什提克。益州(北部),蜀国,治所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下辖:汉中郡,治所南郑,今陕西汉中市。武都郡,治所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
蠡县历史悠久,从出土文物和古文化遗址考证,早在七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黄帝、颛顼划野分州时就有地名建制,唐尧时属冀州,虞舜时属幽州。西汉置陆成县。东汉改博陵县,以汉恒帝父蠡吾侯陵为名。
蠡的意思:瓢;贝壳;用于人名,范蠡,春秋时人;指蠡县,地名,在河北;虫子蛀食木头;器物用久剥落、腐蚀的样子。读音:lǐ 字体结构:上下结构。词性: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和形容词。
如:范蠡(楚国宛人今河南南阳,陆蠡:现代著名散文家);蠡县(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苏无锡市西南) luó 通“蠃”。蜾蠃 [eumenid] 谅不登榷馏毁,得不陈力而相追。――汉班昭《东征赋》。注:“蠡与蠃古字通。
1、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唐代左右就有此称呼,随着时代的推移,有过与高阳幷县,最后又正式分离出来,正式命名蠡县,隶属保定。
2、博野县 汉陆成县,后改曰博陵,后魏改为博野,元省,寻复置,即今河北省蠡县。
3、蠡县属于河北省保定市下的一个县城,蠡县的位置位于京、津、石三角腹地,保定、沧州、衡水三市交界处。
4、蠡的意思:瓢;贝壳;用于人名,范蠡,春秋时人;指蠡县,地名,在河北;虫子蛀食木头;器物用久剥落、腐蚀的样子。读音:lǐ 字体结构:上下结构。词性:通常在句中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和形容词。
5、古代河北保定都叫过:保府、保州、靴城、上谷等名字。河北保定介绍:保定的地理位置: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
6、博陵郡: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越国名臣范蠡功成身退曾于此经商,孟尝君曾在此招贤纳士。这里是清代颜李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李恕谷的故里。
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唐代左右就有此称呼,随着时代的推移,有过与高阳幷县,最后又正式分离出来,正式命名蠡县,隶属保定。
读音[ lǐ ]的释义:用于人名,范蠡,春秋时人。(Lǐ)蠡县,地名,在河北。组词:蠡园、彭蠡、范蠡、蠡湖 蠡的另一个读音[ lí ]的释义:瓢。贝壳。
起源于祝融之后。河北蠡县彭氏为祝融之后,以国为氏,相传陆终为古祝融之后,生有六子,三曰彭祖帝尧封彭祖于彭(今江苏徐州市),为大彭氏国。河北省,简称“冀”,省会石家庄,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赵亚强(1898-1929),字守仁,蠡县南莲子口人。著有《中国长生贝类化石》、《秦岭山及四川之地研究》等,是中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梁斌(1914-1996),名魁,字维周,笔名梁斌、梁文彬、雨花等。
1、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省博野东境(约今蠡县地)入蠡州,西境(约今博野县地)入蒲阴县,三十一年(1294年)析蒲阴县东部地复置博野县,属保定路。
2、西汉置陆成县。东汉改博陵县,以汉恒帝父蠡吾侯陵为名。北魏景明元年(500年)移今蠡县治,改为博野县。唐武德五年(622年)置蠡州。元博野县入蠡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为蠡县。隶属保定府。
3、唐尧时,属冀州。虞舜时,属幽州。西汉,置陆成县。东汉改博陵县,以汉桓帝父蠡吾侯陵为名。北魏景明元年(500年),移今蠡县治,改为博野县。唐武德五年(622年),置蠡州。原博野县入蠡州。
4、蠡县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三市(保定、衡水、沧州)六县(清苑、高阳、博野、肃宁、饶阳、安平)交界处,总面积650平方公里,辖10镇3乡,232个行政村,人口54万。历史沿革 蠡县是千年古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5、金改蠡州,并以博野为倚郭,元至元初省博野,三十一年复置博野县于今蠡县界,属保定咱,其时蠡州与博野始分,然博野之名锋在故地也,明洪武元年迁于西南十八里,为今治,由是博野蠡县名称互易,皆非故地,亦谓之博关。
6、博野县所属的市是保定市。博野县地处河北中部,保定市南部东,黑龙港流域北端。东与蠡县交界,西与安国市毗邻,北与清苑区接壤,南与衡水市的安平县、饶阳县相连。
1、李恕谷(1659-1733),字刚主。蠡县西曹佐村人,康熙年间举人,颜李学派代表人物。著有《小学基业》、《大学辩业》、《论学》、《周易专注》等书共四十八种。陈兆雯(1879-1909),字幼云。蠡县潘营村人。
2、唐末至五代时期人物 李茂贞(856年-924年5月17日),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人。唐末至五代时期藩镇,官至凤翔、陇右节度使,封歧王。光启二年(886年),因护唐僖宗之功拜武定节度使,唐僖宗赐名李茂贞,字正臣。
3、谷庸:明代有名的好官吏。2 谷褒:北朝著名的将领。3 谷士恒:吴县人,清朝时期著名的画家,钮枢弟子,他的特长是画仕女,他所画的仕女衣袖飘飘,栩栩如生。他的弟弟谷士芳画的仕女也如他的哥哥一样,很有名气。
4、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剧作家傅铎(原名傅桐芬,参加革命后改用现名),1917年4月出生于河北蠡县(抗日战争后期划归博野县)。抗战爆发后参与组建敌后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的新世纪剧社,从此走上革命文艺工作道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