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武功县名字的由来,武功县得名

家乡区县: 陕西省合阳县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名字的由来

地名由来 眉县原名郿县。“郿”字源于《诗经·大雅·崧高》:“申伯信迈,王饯于郿”。《史纪》载:“秦昭王时大将白起为郿人”之记,证明在郿地置县。

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古称“眉坞”,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脚下,北跨渭河。总面积863平方千米。

眉县是陕西省管。眉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属黄河中游川塬沟壑区。东接周至县,西邻岐山县,北与扶风县接壤。眉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眉山,古称眉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介于岷峨之间,因峨眉山而得名。眉山建置于南齐建武三年(496年),历史上曾为郡、州、专区治所。

眉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距西安125公里,西距宝鸡65公里。总面积852平方公里,辖9镇1乡,123个村民委员会,8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

武功县名字的由来

太白山在古代更叫武功山,也是现在武功县名的来历.李白语:一别武功去,何日复再还,可以佐证. 2 武功县,原来叫有邰县,是姜源感巨人足迹怀后稷的地方。

战国时代,正式设立郿县,境内有白起城。今眉县渭水南,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即设为武功县。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在今眉县渭水北先设荣县(一说未设),后改为郿县。

商朝皇族后裔。武功县戴氏家族来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后裔、周朝诸侯国宋国君主宋戴公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武功县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腹地。

名称由来如下: 武威:武威市(凉州),是汉武帝为彰显大汉帝国军队的“武功军威”至此而得名,又称雍凉之都。曾经的中国第三大城市,西北的军政中心、经济文化中心。

汉武帝时代所设河西四郡当中的武威郡因为原休屠王领放在这里而得名;酒泉郡是因为“城下有金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张掖郡是因为“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敦煌郡是因为敦煌耳字有盛大之意而得名。

大崆峒村是武功县小村镇辖村,在镇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处,因原崆峒片村大堡得名。

扶风县名的来历

1、唐武德三年在今扶风县址设立湋川县,在今武功县长宁镇设立扶风县,唐贞观元年撤扶风县,唐贞观八年改湋川县为扶风县俗称西扶风。

2、扶风县位于宝鸡市东部湋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 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3、扶风,原为官职名称,后将该官所辖区域以其官职称之,逐渐演变成地名。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在地处京畿之地的关中中部地区,设立三个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

4、这样就给武功县附近新设立的一个县,起名字叫扶风县,而今天的扶风县,那会儿给了个名字叫“湋川县”,因为县境内有一条湋水,所以起这么个名字。这个时间,是武德三年(620)。

陕西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明朝时期,陕西地区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辖今陕西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宁夏及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

由来:陕西这个名称始于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

咸阳的历史和传说

1、春秋时期称渭阳。战国时,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迁都至此,改称咸阳。这也是咸阳这一名字的最初由来。汉高祖初年,刘邦恢复被项羽焚毁的咸阳,取名新城。武帝年间,因咸阳临近渭水始更名渭城。

2、那么,咸阳这个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呢?咸阳是我国秦、汉王朝的故都之地,位于泾、渭二水交汇之处,古籍称作“渭_”,是我国一座迄今已有两千多年闻名中外的历史名城。

3、春秋时称渭阳。秦为咸阳。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更名新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改为渭城。晋时设置灵武县。后赵时更名石安县。前秦时,将汉刘邦的陵邑——长陵邑改为咸阳郡,并辖灵武县。

4、咸阳曾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朝代的都城和京畿重地,请说出是哪十三个朝代? 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5、一种说法是:古代有:水之北为“阳”,山之南为“阳”,咸阳位于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

www.wutongzi.com(2023-06-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