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历史名人

家乡区县: 哈尔滨市道里区

明清至建国前 吴克仁 国民党爱国将领吴克仁(1894 1937年)字静山,满族,吉林宁安(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人。

吴克仁早年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毕业后在皖军服役,直皖战争后加入奉军,被派送到日本陆军炮兵学校学习,归国后先后任东北炮兵讲武堂炮兵研究班主任兼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东北炮兵第十八团上校团长。1929年,吴克仁被派赴法国考察炮兵,归国后任步兵教导队炮兵研究班教育长,晋升为少将。

1931年“9·18事变“后,奉不抵抗命令撤出沈阳入关,任东北炮兵第八旅旅长。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吴克仁调任东北陆军第一一七师师长。在长城抗战中,吴克仁率一一七师,以低劣装备,与敌奋勇血战,不负重托,打出了国威,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

1936年2月,以一○七师619团团长高福源为中介,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代表张学良,同中共代表李克农举行了洛川会谈,达成互不侵犯,经济通商等协定。此时,已升任六十七军副军长的吴克仁和参谋长赵镇藩一起,积极支持军长王以哲的联共主张,坚决贯彻洛川会谈和后来的延安会谈的决议,帮助红军筹措和运送弹药、武器、药品等军用物资,保护红军人员往来的安全,为促进东北军实现联共主张做出了贡献。

“西安事变”后,吴克仁率领六十七军开进陇东平凉地区,与红军一起,共同监视南京亲日派首领何应钦派遣进犯的部队和胡宗南的部队。

1937年“二·二“事件后,吴克仁接任第六十七军军长。他坚决执行代理东北军总指挥于学忠和中共中央代表团周恩来的指示,晓谕全体官兵以大局为重,驻防原地,防范中央军乘隙而入,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七七事变“后,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征战沙场,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松沪抗战中英勇战斗,吴克仁在指挥部队渡河转移时中弹落水牺牲。

于德辅:黑龙江图书馆建设者

于德辅(1898 1971年)字明浚,黑龙江省兰西县人,1916年迁居拜泉县。

于德辅幼年读私塾,后入省城深造,毕业于黑龙江省第一中学。1924年毕业于国立北平法政大学,回省后曾在黑龙江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任教员。

1925年4月,黑龙江省政府决定恢复已停办5年之久的省立图书馆。经省教育厅长王宾章推荐,被聘为馆长。这时,省立图书馆已是名存实亡:馆舍被省立第一师范占用,原有藏书由教育厅代管,也已是散失不全。于德辅上任后,暂借省教育厅的几间房,置办备品,收集失散图书,购买新书,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恢复了图书馆的业务。

日伪统治时期,他拒不与日本人合作,坚决辞去馆长职务。转到教育部门。

抗战胜利后,被委任为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秘书长,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作出贡献。1950年4月,省政府派他重返省立图书馆(今齐齐哈尔市图书馆),任主抓业务的副馆长;他很快恢复了图书馆的工作。

1954年松江、黑龙江两省合并后,省立图书馆改名为“齐齐哈尔图书馆”。于德辅通过数年的艰苦工作,精心整理,使馆藏的11万余册古籍得以妥善保存。他还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出一批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在数十年间,为黑龙江省的图书馆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花花(2014-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