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荀攸跟从曹操征孙权,在路上去世。史书未写其具体死因,但应是善终。史书记载如下:《三国志》: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
2、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途中去世。
3、三国的许攸,是南阳人,他开始是为袁绍出谋划策的,官渡之战以后就投奔曹操,为曹操立下过汗马功劳,但最后也是因为惹怒了曹操,被许诸杀死。总体来说,许攸是一个聪明绝顶但又居功自傲的人。
4、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的五谋臣之一,荀彧之侄,被曹操称为“谋主”。官至尚书令。正始五年(244)被追谥为敬侯。
5、荀攸(157-214),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三国时期曹操的首席军师,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
1、荀攸出身颍川名门望族荀氏,是荀彧的侄子。荀彧善于治理内政,而荀攸则一直随军,善于用兵,且常出奇谋。所以荀攸也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每逢曹操出征,荀攸多在左右。如白马之战、官渡之战、邺城之战等,皆有荀攸的身影出现。
2、其实最厉害的还是荀攸,此人很有智慧,不仅后来参与曹操军事斗争,就是早年也很睿智,堪称少年英雄,这里有一则小故事:荀攸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
3、少时聪慧,谋刺董卓 157年,荀攸出生在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他是曹操谋士荀彧的侄子,从小就很聪明,年纪轻轻就会察言观色,曾在13岁发现一个深藏不露的杀人在逃犯。
4、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年)出任中军师,魏国建立之后出任尚书令。荀攸行事周密谨慎,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荀攸死于曹操伐吴路上。
1、那么,荀攸是如何处世安身的呢?芽曹操有一段话很形象也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2、曹操的评价曹操在给麾下谋士论功行赏时,以荀彧为首,荀攸仅次于荀彧,后来荀彧死后,确实是荀攸接替的尚书令,可见这叔侄两人地位很高。此外,曹操对荀攸有一句让人不太好理解的评语:“智可及,愚不可及”。
3、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4、三国曹魏谋士荀攸生平简介 荀攸行事周密谨慎,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建安十九年荀攸死于曹操伐 吴路上。正始中追封谥号敬侯,五年从祀曹操庙庭。
5、荀攸为人善良端正,外愚内秀,系海内名士,机深智远。在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到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他所献计谋起了很大作用。此后他又献计曹操,降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诱入京城,斩杀马腾父子三人,解了南征后顾之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