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年轻这一代可以接受火化,但是老一辈还是认为入土好,人死后要守灵三天,所以不能进城进行火化。
国家实行火葬制度。除少数民族因风俗习惯不适宜推行火葬的之外,都应当实行火葬。农村居民去世后,不火化遗体,实施土葬是违法行为。
提倡火葬的一大原因是,是避免坟墓占用耕地、农田。其实农村的坟墓,多数是建在荒山荒岭上,并没有浪费耕地农田。所以对于这一点,农村人并不认可。他们认为土葬谈不上浪费土地。
法律分析:是否实行火葬,要看农村所有地区是否已经全面实行火葬,如果是的话,必须火化。根据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只是风俗和传统而已,现在农村一般人死了之后也是先火化再土葬的。土葬是在公墓地里或自家坟地里留个坟头,便于逢年过节后人烧纸(送纸钱)方便。
其实,古人不只是不接受火葬的方式,而且是不接受任何把遗体毁坏得方式,为了能够把遗体保存下来,为了让遗体不腐烂,他们可以说想尽办法。古埃及人做木乃伊,就是一种把遗体保存下来的方式。
哪怕是穷人家,家人去世后,也想方设法,甚至是卖身葬父,而不是选择火葬,古人之所以这么重视遗体,一方面就是希望可以完整的投胎,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相信灵魂的存在。
因为古代的人认为尸体被火化之后,来世就不能投胎,也是对父母的不孝。在封建迷信的古代,人们认为完整的肉身是一个人将来能投胎的保障。在剪个头发都是大不孝的古代,想要火化尸体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还有一个原因是古代有陪葬的传统,在一些王公贵族去世后,他们的亲人会在墓中放一些陪葬品,因为他们相信人会重生,所以如果实行火葬的话,这些珍贵的陪葬品就会被损坏,所以自然不会火葬。
1、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安徽安庆市强推殡葬改革,对民众家中现有棺木强行拆解,多名老人在6月1日火葬实行日前自尽。
2、安徽安庆强制推行殡葬改革,自6月1日起死亡人员一律火葬,对部分群众家中的现有棺木强行拆解,出现了多名高龄老人在6月1日前自杀身亡。
3、是安徽安庆市6月1日后去世的人全部火化。他们为了强推殡葬顺利。先破坏农民各家为了老人后事准备的棺材。补贴是有。只是这样做法有点过激。没有考虑老人心里感受。强推殡葬火化没有错。
4、火葬场火化的全过程是确认死者的确已经死亡,出具相关的死亡证明;为死者进行化妆等操作;亲友告别仪式;办理好相关的火化手续,将死者推进火化炉;遗体焚烧完后出炉装灰。
5、中国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实行火化。安庆是从二零一四年的六月一号开始实施的。
1、第二条 殡葬管理的方针是: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
2、第一条 为了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殡葬活动及其管理工作。
3、根据《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禁止占用耕地、林地(包括个人承包耕地和自留地)作墓地。已占用耕地的坟墓,应限期迁出或就地深埋。禁止非法买卖、转让、出租墓地、墓穴。禁止恢复或建立宗族墓地。
4、将第四十一条修改为:“河道堤防的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由省、市、县人民政府分别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对《安徽省殡葬管理办法》作出修改 将第十条修改为:“土葬改革区应当进行土葬改革。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钱的问题,火上需要花费大量的钱,比土葬更耗钱。平时节约的老人,他们就更不想在死后还要浪费多余的钱财。
“入土为安”是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民风民俗,其中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内涵,不是能用“封建迷信”、“教育程度不高”来解释的。推行丧葬变革是长期的工作,也不仅仅是农村(城里人只是没有客观条件罢了)。
这是大多老一辈人的想法,因为人总有个寄托,今生有不够满足的愿望,希望有来世可以完成,但因为迷信于火化后不能留全尸而不能投胎做人之类的话。所以不愿意火葬。还有一些个人原因,一想到死后被烧成黑炭会有点排斥。
因为,老人们说,那人家都是要求火葬的。(老人们说的人家,指的是规定火葬。)支持规定,自然而然也会更好的。火葬也会好点,因为会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毕竟,现在也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对于农村人老一辈的来说,不愿意火化。其一,最主要的愿意是,土葬是一个几千年延续传承下来的。讲究的是入土为安。老一辈临终前想要土葬,求个安稳。作为子女,肯定要满足长辈们的要求,不然会被别人说成不肖子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