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嘹亮,战鼓隆隆,历史将目光定格在2010年12月20日。这一天,省委工作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十二五发展要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力实现湖北弯道超越。会议为湖北未来五年的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为实现湖北中部崛起制定了宏伟的战略新蓝图。
浩荡东风平地起,正是满帆快进时,正如省委书记李鸿忠所言,当前,湖北正面临“十二五”发展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遇,正步入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关头,各级各部门,各地党委政府责任重大,要发扬筚路蓝缕,顽强拼搏,扎实苦干的楚人精神,深刻认识,自觉承担历史责任。东风动万物,草木皆欲春,荆楚网从今日起,将推出《跨越》专栏,陆续刊发湖北全省各县市委书记访谈,展示各地从思想走向实践,由呼声变为行动,深刻领会贯彻省委工作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十二五发展战略的基本情况。希望能够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的拼搏动力,为实现6000万荆楚儿女的期盼燃烧激情。”
傅继成:大冶抢抓机遇 弯道超越 勇争全国百强县
荆楚网讯 大冶,千年铜都,它因冶而名,依矿而兴,3000年的历史记载着它过往的辉煌。楚人筚路蓝缕,锐意进取,使大冶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铜矿基地。
“十一五”时期我们从资源型城市这个实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城市转型,成功地实行了大冶由经济转型到“五位一体”的城市转型再到城乡统筹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显著成效。我们在危机中转型,在转型中崛起,实现了“弯道跨越”,再造了崭新大冶。
五年来的发展成果令人鼓舞,五年来的发展经验弥足珍贵,实践证明“十一五”的发展历程,我们走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十一五” 的快速平稳发展为我市“十二五”跨越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十二五”期间大冶将站在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平台上,跨越式发展已是满弓之箭,不得不发。
省委工作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未来五年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大冶要实施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这个战略机遇期中抢抓机遇,把握机遇。当前大冶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又是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同时还是新农保、社会管理创新等多个试点县市。这给我们大冶提供了多重利好政策,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无限的创新空间,我们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大步跨越,高速发展。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有大气魄、大手笔,敢于创新、勇于争先始终保持在“湖北争第一”态势。在超越发展的同时打造一个具有“大冶特色”的发展模式。
大冶市委四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决策,战略实施以来效果显著。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联系大冶实际提出的科学决策。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仍将把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作为主旋律,在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城乡统筹发展的提出和实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并给予了很大期望。去年省委省政府把大冶定位城乡一体化扩大试点县市,今年五月省委还将在大冶召开现场工作会。这对我市又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借此东风打造一个大冶特色的发展模式,提升和展示大冶形象,并为全省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进而把我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推向新的高潮。
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紧扣城乡统筹发展这个主题,始终保持在全省争第一的态势,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力争2013年四大产业集群产值达700亿元,财政收入达50亿元,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到2015年力争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GDP达6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成为全国知名的实力强市。二是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通过文明城市的创建,倡导文明新风,凝聚各方力量,提高文明素质,提升城市形象。三是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抢抓纳入试点和全省工作现场会的契机,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城乡统筹和争“百强”的关系。通过争“百强”来不断提升我市的基本竞争力,为城乡统筹发展这个总目标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处于工业化加速期。大冶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步伐。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发展必然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
一、在后危机时代全球产业重新分工,沿海工业向内地转移,湖北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大背景下给我市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机遇。
二、大冶是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发展支点。随着城际铁路各条高速的建成通车,大冶的区域角色举足轻重,必将成为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我们必须抓住这些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着力推进产业层次由低中端向中高端的跨越,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最终实现我市产业结构由资源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型。
三、随着城西北工业园、灵成工业园和乡镇工业小区的加快发展,山力兴冶薄板、雨润一二三期、武汉重冶、武钢轧锟、纺织工业园、泉州工业园等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相继建成,四大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做大做强、做精做实现有的四大产业集群。通过招大商、引名商,招集群、引园区,建立起绿色环保、集约高端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对于我们这个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意义特别重大。但是战略性新型产业可以说在大冶还没有破题,我们要克服畏难情绪,敢想、敢干、积极谋划,特别是要在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新型产业中寻找突破口。力争打造出一批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科技含量高的大冶品牌。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稳妥的推进大冶新型城镇化工作。要按照“做强一个中心,建设两个城镇群(河金线和铁贺线)、打造2-3个镇级市、着力建设‘新四区’(新园区、新镇区、新社区、新片区)”的要求来推进实施。实现城镇化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跨越。要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整合资源要素、集中转移农民、均衡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发展水平来一次整体大提升,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0%以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镇空间发展布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任务。
“十二五”期间改变农业“单轮驱动”,实现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是大冶农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们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园区带动型的“雨润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的“鑫东模式”和大户带动型的“侯安杰模式”等。但规模效应、辐射带动效应还没有真正很好地形成,仍需要继续用工业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整合各种资源,用现代经营模式参与产业分工,用农业的创新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而带动整个农村的发展。力争2015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基本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农村发展格局。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开局年、起步年,也是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年、关键年。抓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市党员干部全市人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战略决策上来,把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这篇文章做精做好,为实现我市“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二五”我们大冶将会大有作为,大冶大有希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