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士禄,核动力专家,广东海丰人,父彭湃,3岁母亲牺牲,4岁父亲就义,两次被捕入狱,被营救后送到澳门、香港。1940年送延安青年干部学院就学。1946年在宣化炼焦厂、石家庄炼焦厂任技术员。1949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 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工作。曾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电部副部长、总工程师、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秦山二期核电站首任董事长。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完全靠独立在没有任何外援资料的情况下,彭士禄主持了中国核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亲自参加、组织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作为首任主要技术负责人,主持确立了中国第一艘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设计方案,建立了一整套核动力装置静态和动态主参数计算方法。为满足核潜艇的总体性能要求,在主参数选定、主设备选型,各系统匹配等方面起了重要指导作用。亲自建立的核动力装置主参数计算方法,在主参数的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并可推广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70年代初,还在任719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时,被请到上海为秦山一期核电站的堆型选择由熔盐堆改为压水堆起了重要作用。80年代初,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写出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基础。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设计、建造2台60万千瓦机组的方案,亲自计算主参数、进度、投资等,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据。
1978年,获中国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核潜艇的研究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是第一主要完成人,荣获第1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证书》。
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为表彰优秀总设计师颁发的《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奖》。
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