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历史人物之竺法护

家乡区县: 甘肃省敦煌市

     法护为梵文意译,音译为竺昙摩罗刹。晋敦煌僧人,生卒年不详。其先本月氏人,世居敦煌。八岁出家,事外国沙门竺高座为师,。西晋以前,佛门弟子多随师父姓,因而名为竺法护、竺摩罗刹。晋武帝时,随师游历西域诸国,遍学诸国语言文字三十六种,书亦如之,携带大量梵文经书东归。从敦煌东行至长安(今西安),沿路从事译经和传教的工作。

     晋武之末,法护隐居深山,山有清涧,恒取澡漱。故支遁为他赞曰:“护公澄寂,濯足流沙,领拔玄致。”后立寺于长安青门外,精勤行道。于是德化大行,声闻鹊起,僧徒数千。及晋惠帝(290-306)西奔,关中扰乱,百姓流离,法护与门徒避地东下,至渑池遇疾而终,年七十有八。后孙绰作《道贤论》,以天竺七僧,方竹林七贤,以法护比山涛,论曰:“护公德居物宗,巨源位登论道。二公风德高远,足为流辈矣。”

     到了太康五年(284),他回到敦煌,在弟子竺法乘等僧俗信徒的帮助下将《修行道地经》和《阿难越致遮经》译成汉文,并在敦煌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汉胡僧俗信徒集团。后又曾到长安、洛阳等地从事译经、传教活动。他一生共译佛经一百六十五部,译文忠实,为佛法在东土的流传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人称为“敦煌菩萨。”

     法护所翻译的佛经有般若经类、华严经类、宝积经类、大集经类、涅槃经类、大乘经集类、大乘律类、本生经类、西方撰述类等,几乎涵盖了当时西域流行的主要佛经典籍,佛教经典在中国的广泛流行打开了局面。

http://www.wutongzi.com/kan/gansu/dunhuang.html

http://weibo.com/u/2827287975

http://abc.wm23.com/dd244200

 

默默(2014-05-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