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原名关泽霈,1912年农历9月16日出生于广东阳江县(今广东阳江市)那蓬乡果园村。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
1939年,关山月以《渔民之劫》等作品参加了在苏联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于澳门、香港及湛江举办个人画展,之后他自广东出发,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区,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边写生,边创作,并沿途举办个人画展,以卖画维持生活和筹措资金,他在敦煌石窟临摹过壁画,研习传统艺术。此次旅行写生,为他后来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轶事拾遗
文革岁月
1965年,“文艺整风”和“四清”开展,岭南画派因其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曾为国民党元老,遭受批判,关山月已无创作。 翌年起,“文革”浩劫,关山月成了“反动学术权威”:他画的《悬梅》有梅枝向下,被诬为攻击社会主义中国“倒霉”;《东风》中三只燕子逆风而飞,为“反骨毕露”;有人更是找出了竹画中的“介”,解读成“蒋介石”…… 关山月被安排住进了广州美术学院的猪栏。后又下放到三水等干校,改造5年。
与其一同下放的学生陈金章后再追忆:“到处都有人监视着,谈(画)都不敢谈……”他记得,老师是“获政策照顾”,被安排到田间放牛。 不过,女儿关怡提起此事,却大鸣不平:“‘照顾’其实是将他和大众隔离开来,单独批斗,更为屈辱……”
据介绍,当时让关山月看管的是头缺鼻、好斗的公牛,根本无绳可牵。专案组又另下规定:每夜都必须按时将公牛带回;若公牛与其他牛发生争斗,或是踩到河田,都将视为“政治错误”处理。
直至1971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人宫川寅雄来访中国,亲向周恩来总理问起:“关山月,健在否?”关山月才被紧急召回广州,与日本学者交流,重提画笔。
关怡称,父亲甚少在公众场合提及此段遭遇,并嘱咐女儿和学生也不要提起。但“文革”结束后的最初几年,关山月再画梅花,便都是“枝枝向上”。
大千买画
1945年,他到成都举办画展,还未结束,却被逼收展场租金,气愤难当。正巧画展的第一天,张大千第一个到展场看画,当面就问关山月,哪张画定价最高,他要买下。并立刻吩咐同来的人交了现款,买下了一张峨眉山写生画。价钱已足够关山月数月的开支。
张大千的红纸订条就挂在了画作之上。很快,许多不懂画的买主也纷纷进场,抢购关山月的作品。
1983年新春,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林文杰教授来广州,后前往台湾看望张大千。关山月托他转交了自己的梅花贺年卡给张大千,上面还写了祝艺术常青几个字。
不过,不到百日,张大千就与世长辞,关山月写诗哀悼:“夙结敦煌缘,新图两地牵。寿芝天妒美,隔岸哭张爰。
拆迁风波
广州美术学院内,两层半高的昌岗东路257号大院即是关山月故居。女儿关怡介绍,这座小楼还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为关老专门建造,到2000年7月去世前,关山月在此地居住了20年。
最初的选址是风景宜人的流花湖边。不过,在广州美术学院教学、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关山月坚持留在了学校内。
20多年过去,楼房的外墙已经斑驳。推门而入,二楼的画室里2米多高的画板还竖立在墙上,关老当年留下的墨迹斑斑……关怡称,还经常有学生入门探访凭吊。
不过,2006年,广州地铁二号线与八号线交会站建设,故居却险遭拆迁;10余名人大代表和粤剧名伶红线女群起呼吁,时任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专门批示,才将房子保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