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广福寺

家乡区县: 包头市东河区

    广福寺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2年),是内蒙古塞北草原重要的喇嘛教活动中心,历史上与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布楞寺齐名,是漠南佛教圣地,九世班禅大师曾在这里讲经布道。公元1670年,由归化席力图召第四世活佛阿卜干拉布腾指导设计庙型和规模,制定了建庙方案,并呈报康熙皇帝恩准。公元1702年正式破土施工,模仿归化席力图召的建筑模式,采用京、藏两种风格,利用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建成了朝克沁独宫。康熙皇帝为庆贺建庙嘉奖诺内亲王,赠送朱墨《甘珠尔经》赞礼,赐名该庙为“广福寺”。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书写匾额,并盖有康熙皇帝御玺。寺内设大喇嘛席位,按照黄教法规广招信徒。该庙很快就成为漠南地区信徒最多、权势最大的喇嘛教圣地之一。因是贝勒王主持兴建的庙,当地群众称“贝勒庙”,汉语音译“白林庙”。后德王自治时“蒙政会”设在此地,取“人杰地灵、百灵相助”的吉祥之志,遂改称“百灵庙”。广福寺共建有八座殿堂,分五大学部,即朝克沁拉桑、却伊拉拉桑、纠德巴拉桑、满巴拉桑、东音科尔拉桑。

    座落在希拉穆仁河(召河)畔的普会寺,建成于清朝乾隆三十四年,是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

    乾隆皇帝赐名为“普会寺”,并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为庙提了匾额。

    普会寺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美,大雄宝殿的建筑格局与位于西藏的班禅行宫扎什伦布寺相似。有三座红漆大门,有32根露明柱支撑的三层建筑“独宫”,这种样式的庙宇在内蒙古地区是独一无二的。

WL(2014-05-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