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付)桥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现有380户、1337口人。位于港上镇北端,北依风光秀丽的沂河,南靠停滩水泥路,全村总面积1722亩,耕地面积1100亩,种植花生,小麦、玉米为主,全村以装饰条木为主。
傅桥村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相传明朝末期,傅姓迁此建村,因靠张杨桥村(今王桥村),故名傅桥村。现有380户、1337口人。位于港上镇北端,北依风光秀丽的沂河,南靠停滩水泥路,全村总面积1722亩,耕地面积1100亩,种植花生,小麦、玉米为主,全村以装饰条木为主。该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连年受上级党委、政府表彰,2000年度被评为镇先进党支部。
此村姓氏以“付”姓为主辅以其他姓氏。
拼音:fù,本义“给予”的意思,含有多个引申意思。“付”姓通“傅”,“傅”与“付”同祖同宗,在当代“付”是“傅”字的白字。这是历史的动荡及文化的不济所至。而被认定是姓,只不过是建国后文化落后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阶段,人们滥用,使得许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惯用字。
源流
付桥村
傅(Fù)姓源出有五:
1、出于殷商名相傅说(Yuè音悦)的后裔,以地名为氏。据《史记·殷本纪》和《通志·氏族略》所载,商高宗武丁在位时,国势衰微,于傅岩(今山西省平陆东南)找到说,说帮助武丁兴国,修政行德,使天下大治,说的后裔以其居地为姓,形成傅氏。
2、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大由之后,以邑名为氏。黄帝(一说尧帝)裔孙大由封于傅邑,其子孙以邑名为姓,称为傅氏。
3、出自姚姓,为舜帝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姓源》所载,古有傅国(故城今山东省枣庄南),舜之裔也。以国名为姓,称为傅氏。
4、出自赖姓,源自为避难改姓傅氏而来。据《赖氏族谱》所载,赖氏族人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故有赖、罗、傅联宗之说。
5、出自清代有少数民族改姓傅。如满洲人傅恒(本姓富察氏)、傅开(本姓郎佳氏),还有高丽、蒙古、回、马、土等少数民族改为傅姓。
得姓始祖:傅说。商朝从盘庚将商都迁至殷墟以后,只兴旺了很短的一个时期,等到商高宗武丁继位时,国力已经很是微弱。武丁决定振兴朝纲,可是朝中却找不到一个能协助他改革国政的大臣,为此他一直忧虑。一日晚,武丁梦见了一个叫说的圣人,此人状如囚徒模样,却口称腹有良谋,武丁笑醒后,命人按梦中模样画成图像,四处寻访。结果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一个叫说的奴隶,他们把他带回朝中。说给武丁提了不少关于治国方面的建议,武丁便任命说为宰相。说执政以后,修政行德,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武丁在位五十九年,在说的辅佐下,商朝后期达到了极盛,武丁也因此被誉为“中兴明主”。因说曾居于傅岩,所以称他傅说,傅说就成为傅姓的得姓始祖。
各支始祖
付(傅)百一郎、付(傅)念九郎:南宋初迁居福建汀州上杭县治,其三世孙念九郎,后自邑治迁县南之白砂,为上福建付(傅)氏始祖。
付(傅)诩、付(傅)正:世居清河,唐朝由郓徙越。始迁祖付(傅)正,宋初迁居山阴荷湖。为山阴荷湖付(傅)氏始祖。
付(傅)晓俞、付(傅)胜霖:北宋大臣,世居须城城山,建炎南渡迁义乌。十一世孙胜霖,为避元兵人侵,由豫章西洛村迁居润洲城南塔山,为始迁祖。为润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盛梅:付(傅)百一郎十七世孙,清雍正间由上杭迁居衢州府西它县通仙门外三十四庄沧。为沧洲付(傅)氏始祖。
付(傅)元午、付(傅)嘉祥、付(傅)仕和:原居福建龙岩州铜镖村。十世孙嘉祥,于明清之际由龙岩迁居江西瑞金县上陶。嘉祥子仕和,由瑞金转迁金堂、简州,最后定居于在都北玉局,为江西始祖。
付(傅)逵、付(傅)启远:居南城厚坪。始迁祖付(傅)启远,清康熙三十六年由常山江家堡迁须江,初住邑之吴村上庄,继移家嘉湖荒塘尾,终居淤头庄达塘边。
付(傅)宝:唐僖宗光启间避地人闽。为武荣付(傅)氏始祖。
付(傅)如锦、付(傅)子良:原居义乌壹门,其子子良,南宋初由壹门迁居金华雅付(傅)。为金华付(傅)氏始祖。
付(傅)奕、付(傅)晓俞、付(傅)恩齐:唐邺县人,其十七世孙晓俞之子恩齐者,宋室南渡时迁居浙省鄞县鉴桥。为鄞县鉴桥付(傅)氏始祖。
付(傅)仲一、付(傅)茂二:世居鄞县付(傅)家,子茂二,宋咸淳间因避疫徙居五乡契,为始迁祖。
付(傅)伦、付(傅)雄、付(傅)平:北宋自义乌云黄山稽亭里徙居邑之青岩,至孙雄,析居虞陵;曾孙平,又徙钟墟,与住表岩者合称三大派。为义乌青岩付(傅)氏始祖。
付(傅)鹏、付(傅)崇学:唐贞观间由闽中莆田迁义乌,定居县前二十五步,建壹门,鹏二十二世孙传至崇学。宋末避元兵,自壹门分迁邑这左溪塘、上铜塘、稠岩。为壹门付(傅)氏始祖。
付(傅)熹、付(傅)雄:世居清河,东晋时由南阳巫仕乌伤,遂家焉。始迁祖付(傅)雄,宋嘉佑间由义乌双林析居龙祈之虞陵。其裔有名藻者,仕明为翰林编修,晚年还乡创建杜门书院。后因以地名。为杜门付(傅)氏始祖。
付(傅)继宗、付(傅)绍一:世为中原人,金人减宋,裔孙南迁越中,至十一世孙绍一,元末由余姚龙泉乡迁邑之孝义乡,为本支始迁祖。为余姚孝义付(傅)氏始祖。
付(傅)六翁、付(傅)巍:五季由义乌迁居山阴县荷溪,十一世孙巍,南宋末避兵乱由诸暨直埠再迁萧山横山之阳,为始迁祖。为萧山付(傅)氏始祖。
付(傅)逵:先世清河人,唐末同信州铅山迁抚州南城,至其孙,别为仁义礼智信五大支,又阅二十一世,时当明季,礼房下思义、思能、思诚、思美、思玉兄弟,信房之量盛,先后由南丰迁来龙游,分居北乡之等地。为龙邱付(傅)氏始祖。
付(傅)荣右:明洪武四年由江西丰城徙居湖南醴陵县堂宾卫。为醴陵东乡尚宾付(傅)氏始祖。
付(傅)廷鹤:字兴旺,明正德二年丁卯六月初三日未时生,万历十一年癸未十二月初五日申时没,葬湘阴录水霞徐虎山袁树觜丑山未向兼癸丁有石志墓图。子一:大学。为宁乡付(傅)氏始祖。
付(傅)德厚:世居江西省临江府新喻县凤巢岭石山里。元配:罗氏。子二:崇道;崇宏。为邵阳付(傅)氏始祖。
付(傅)氏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
付(傅)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六位的大姓,人口约八百八十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55%。
傅毅:字武仲(约47-92),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人,东汉文学家。朝廷求贤不诚,士多隐居,遂作《七激》、《迪志》诗,讽世明志,后被召为兰台今史,以文显于朝廷。著有《舞赋》等作品。
傅宽:北地(治今甘肃省庆阳西北)人,汉高祖时开国功臣,被封阳陵侯,曾任汉丞相,显赫非常。在楚汉战争时随韩信、曹参平定齐地。汉高祖得天下后曾定元功18人,傅宽列第9位。
傅玄:字休奕(217-279),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人,西晋时哲学家、文学家,可算是傅姓族人有史以来最有学问的名人。其学问渊博,精通单律,于诗擅长乐府。在哲学上,把自然和人类历史都看作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批判了有神论的世界观和玄学空谈。著有《傅子》等集传世,在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卒后被追封为清泉侯。
傅咸:字长虞(239-294),北地泥阳(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傅玄之子。西晋初,任冀州刺史,后转御史中丞、尚书左丞。曾上疏议以载并冗官,静事息役,发展农桑,并指斥当时统治集团奢华靡费之风,谓“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兼任司隶校尉时,狠狠打击恣行京都一带的门阀士族。终卒于官。明人辑有《傅中丞集》。
傅琰:字季珪,北地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人,自其先祖南下以后,世代侨居南方。从其父开始,傅氏祖孙四代都曾担任过南朝的县令,并著声名。傅琰历任县令、广威军将郡丞、尚书右丞、督军、建威将军、刺史职。为官明察事理,处事果断,特别是办案重视实物证据,廉正有才,勤于职守,其父子成为廉吏世家。傅亮:字季友,南朝宋国人,佐刘裕篡位,被封城建县公,后废少帝,迎立宋文帝,官至散骑侍郎、尚书令。编著有《光世音应验记》等。
傅奕:相州邺(今河北省临漳)人,唐代学者、自然科学家和无神论者。曾做过隋朝礼部的属官。唐初任太使丞,又升太史令。在自然科学方面,精天文历数,极力反对佛教对民众的危害,建议皇帝把十万僧尼配成夫妇,繁育后代,益国足兵。后来,他又上书十二论,揭露寺院“剥削民财,割截国贮”,“寺多僧众,损费为甚”,“军民逃役,剃发隐中”等流弊。他还指使儿子用羚羊角击碎婆罗门僧的假佛牙,当众揭穿佛徒的骗局,表现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反佛教神学的斗争精神。其著作有《老子注》,又集魏晋以来反对佛教思想的言行为《高识传》共十卷。
傅寅:字同叔,唐朝大学问家。从唐仲友学,对天文、地理、井田、学校、郊庙、律历、军制等类研究精深,号曰群书百考,所著《禹贡说断》,有独到见解。
傅霖:宋代律博士,为齐、梁、陈、隋兵部尚书兼宏文馆学士傅荞之子,历官翰林学士、婺州太守。《宋刑统》颁行之后,为了便于记忆诵读,用韵文进行注释,著有《刑统赋》二卷。(与下明代同名者有别)
傅霖:明代太原人,十三岁做秀才、二十岁中举人、三十岁中进士的傅霖傅霖宦海沉浮十七载,官至山东布政司参议,但是,就在他三次击败后金军队的侵扰之后,却以“拥兵拒调”的罪名被弹劾,解甲归田。几年之后,明廷让他官复原职,早已厌倦官场倾轧的傅霖以一身傲骨拒不受命,他那个高山仰止的孙子傅山在这一点上与他是何其相似。傅霖回乡后,以急公好义的善举而受到太原士民的推崇。万历十四年,太原大荒,甚至发生人相食的惨剧,傅霖慷慨解囊,施粥赈灾。傅霖去世前的万历二十九年,太原发生饥荒,他再次赈济灾民,直到第二年粮食收获。
傅山:山西省阳曲(今太原)人,明末清初反清义士、大学问家,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为青主,别号公之它、石道人、啬庐、朱衣道人等。他不但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并兼工诗文、书画、金石、又精医学。其思想破儒家正统之见,开清代子学研究的风气。其著作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等,医学上有《傅青主女科》和《傅青主男科》等书。
傅介子:西汉北地(今甘肃省庆阳西北)人,北地傅氏开基始祖,汉昭帝时,用计斩杀楼兰王,因功被封义阳(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西北)侯。
傅游艺:唐朝人,曾任武周宰相,是傅姓为相者第一人,为武则天宠臣,一年中四次提升,时人号为“四时任宦”。
傅友德:明朝开国名将。今安徽省宿县人,少骁勇,善骑射,元末参加农民起义,先从刘福通部李喜喜入蜀,后归明玉珍,再从陈友谅,均无所成就。元至正二十一年(1301年),朱元璋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傅友德率众降。朱元璋奇其才,因功封颍国公,曾为明朝一统天下,尤其是明对西南地区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傅以渐:清开国状元、一代名相。山东省聊城人。字于磐(1609-1665),号星严。顺治三年(1646年)状元,授弘文院修撰。后多次升迁,从国史院侍讲、秘书院侍讲学士、国史院学士,至顺治十一年授秘书院磊大学士。顺治十二年,傅以渐奉诏陈述时务,他上奏安民策。所奏合国情、顺君意,遂加封太子太保,成为后来继位的康熙帝的老师。改任国史院大学士。
傅善祥:金陵(今南京市)人,太平天国三年(1853年)女试状元。亦为癸好(丑)东试状元,仕至丞相。她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女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为东王杨秀清政务上的得力助手。
傅作义:山西省临猗(今属万荣县)人,国民党高级爱国将领,守涿州孤城而一战成名,曾参加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1949年,率部起义,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
傅抱石:江西省新余人,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擅画山水,善于将水、墨、彩色融为一体,对中国美术史和画论广有研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