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地理与金徽酒
位置:徽县地处秦岭山系西南的徽成盆地,北接天水,南通巴蜀,西连成县,东邻陕西,深居内陆,藏于陇南山区深处。东经106.11°,北纬33.78°,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
气候:徽县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在气候上南北东西兼而有之的过渡性特征。从干湿地区看,由东及西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从温度带看,由南往北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属暖温带季风气候。一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夏秋雨量充沛,光、热、水条件组合好,年平均气温12℃ ,年平均降雨量746毫米。在这种暖温带气候条件下,作物可一年两熟到三熟,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大豆,稻米,马铃薯均可生长。
地形:藏之于名山,成之于河谷,应该是对徽县地形最好的概括。徽县四面环山,北有云雾山,南有铁山,东有火焰山,西有千指山,众山环抱之间又以河谷丘陵为主,地势起伏缓和,土壤深厚肥沃,多耕地。县城及伏家镇诸乡鎮皆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形成的河谷之中。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的褶皱里。因此虽无大家之气象,却有小家碧玉之清秀。因气候湿润,境内植被茂盛,山水秀丽,又得陇上小江南之美誉。
水文:长江一级支流嘉陵江在这里经过,黄沙河出于秦岭主脉,经陕西凤县,自徽县城东火焰山脚下而来,应为嘉陵江正源;永宁河出于天水小陇山,在嘉陵乡田河村与黄沙河汇合;县城有天河南北穿城而过,在嘉陵镇田河村注入黄沙河;伏河水贯穿伏家镇全境,经侯家坝以下名为胡家河,入大河境又名洛河,在陕西略阳境内汇入嘉陵江。县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皆入长江水系。充足的水源,为徽县各种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多山的地形,使许多河段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资源:徽县是甘肃省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县之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5.8%,木材蕴积量275.4万立方米。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已发现的257种野生动物中不少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动物。县内土特产品丰富,有各种野生中药材430多种,药用“金银花”、“七里香”名扬大江南北,银杏、核桃、猕猴桃、黑木耳、板栗、狼牙蜜享誉全国。
风景名胜:丘陵与盆地相间的地形地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悠久的发展历史,形成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境内以三滩风光、吴玠墓碑、栗亭古塔、文池秋色、嘉陵春涨、青泥古道、千年银杏、凤山烟雨、银川夕照、嘉陵江漂流、月亮峡、泰湖为主的旅游景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省内外游客。特别是距县城50公里的“三滩”原始森林,奇花嘉树,飞瀑流泉,魅力无穷,是甘肃省著名的风景区。
金徽酒酿造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深刻地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徽县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徽酒的酿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块优势酿酒板块上,勤劳的徽县人民不负上天厚望,酿酒,成为徽县古老的传统和民风。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了酿酒。以后历代都有酒坊不断绵延下去。康庆坊、永盛源,就是多年民间老坊。在徽县农村,至今还保留着酿酒的风俗。许多农户家闲之余自制家酿。有用柿子作的柿子酒,也有五谷作的玉米酒,糯米酒,高粱酒。每到年关腊月,推着手推车出来卖,酒香随着吆喝声便溢满大街小巷。尤其是酒瓮上贴着一张红红的“酒”字,让看见的人,会饮不会饮的,都先醉了。
今天的金徽酒,秉承了古老的酿造传统,在有海眼神泉虞渊和朝阳兑山之美名的伏家镇发展起了具有现代风采的金徽酒业集团。伏家镇位于县城北10公里316国道经过处,几十里平川大坝,地势开阔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和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具有典型的盆地气候特征。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地理位置构成特有的生态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尤其以小麦、玉米、大米质量最优。丰盛的粮食种植,为金徽酒的酿造奠定了物质基础,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出有本地特色的微生物菌系,为金徽酒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天然生态环境。
坐落于伏家镇北头贺店村国道旁的金徽酒业生态工业园区,北接北禅古寺,南邻天河海眼,四周环境清幽,伏河水经年长流。在工业园区内的海眼神泉,水质甘甜,软硬适中,清澈透明,久旱不涸,久涝不溢。一年四季水温保持在摄氏十四度左右,夏季还可嗅到一股天然酒香,泉水富含微量元素硒,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金徽酒业在海眼神泉上安装水泵,直接抽水酿酒,保证了金徽酒在源头上的原生态品质。
山是酒之魂,水是酒之血。在人们呼唤绿色生态,环保理念日益增强的今天,秦岭的庇护,嘉陵江的滋润,伏家镇兑山、虞渊泉、北禅寺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金徽酒享誉海内外的美名。
一、秦岭的庇护与滋养,赋予了金徽酒不凡的品质
秦岭是横亘在中国南北之间的一条巨大的褶皱山系,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冬天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秦岭山地、嘉陵江流域森林成片,植被良好。深藏秦岭西南侧群山之间的徽县,深受秦岭的恩泽和护祐,一年无旱涝灾害,风调雨顺,自古以来就成为秦陇粮仓,巴蜀门户。
由于气候温凉,小麦、玉米等作物生长期长,光照充足。又加之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作物有机糖分的积累。尤其是伏家镇和游龙川的稻米、小麦,生长期都在六个月以上,稻米香甜糯软,回味无穷。小麦颗粒坚实饱满,富含淀粉和有机糖,筋道柔顺。作为酿酒原料的粮食,这些上乘的品质对于金徽酒质量的稳定,酒体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因素。
二、嘉陵江源远流长,催生了金徽大地的酿酒群落
徽县地处嘉陵江上游,支流多,水量大。丰富的水源条件和湿润的气候使徽州大地森林茂密,生态平稳,民殷物阜,为徽酒的酿造创造了坚实的条件。如果说酒是上天赠予给辛劳的人们的精神狂欢,那么水源就是狂欢的理由。水是酒的一个铺垫,一个序曲,勤劳的人们从中发现了上天的秘密,于是,酒诞生了!狄奥尼索斯诞生了!
顺着历史的源流上溯,一群群马帮、驼队,载着徽州大地上酿造的徽酒,经徽县青泥驿、大河店“远通吴楚”古道,遥遥而过。伴随着从一声声悠远的驼铃,把金徽酒的精魂传播到四川、陕西、宁夏、兰州、青海、新疆甚至湖北、江苏等地。这种原始的外地市场需求,无形中催生了大量酒坊的落成。到明清年间,酿酒烧坊已有百十余家之多。如今的金徽酒业集团,更是继承了徽酒的酿造传统,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把企业做大做强,使金徽酒跻身于全国名酒的行列,真正让徽酒发扬光大。
三、兑山,虞渊,海眼,先天的优势条件造就了金徽酒的神韵
位于伏家镇河湾村的兑山,又名首阳山、朝阳山。兑在八卦中代表沼泽,意取多水,相传是伏羲氏演变为“兑”卦的定卦之山。兑卦在东南,伏羲一画开天,指证了兑山在栗亭这一独一无二的位置。兑山由五座山峰对峙环结,上有朝阳洞。这里向阳通风,冬暖夏凉,聚气利水,旱涝无恙。山上古柏吐翠,红豆杉竞绿,站在山顶鸟瞰,山脉五峰环峙,形似五只凤凰,将有宝井堡之称的伏家镇包裹其中。由于气候湿润,无大旱大涝,周边又无重型工业的污染,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农作物病虫害很少,农药施用量极少。这里你很少见到大规模喷洒农药的现象。这为金徽酒酿造创造了一个洁净的酿造环境。正是:金徽酒因兑山而成就为名酒之典范,兑山则因金徽酒而更彰显名山之灵气。
虞泉即在在今天的金徽酒业生态工业园区东门,一进门即可看到飞珠溅玉、碧波荡漾的一汪湖水,旁边就是海眼,清澈透亮,通体可鉴。据史载,在上古时曾于今伏家镇形成一个浩渺的河流湖,叫虞渊。相传虞渊周围有三十六股大如水桶的泉水从地底不停涌出,其水清澈如醪,甘冽爽口,含有多种稀有元素。而这些泉眼皆通西海,故名海眼神泉。海眼神泉,是徽酒千年来绵延不绝的源泉,也是金徽酒在今天能享誉四海的水质保证。
兑山,虞渊,海眼,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形成了金徽酒的独一无二的酿酒微生物群系,造就了金徽酒不可复制的自然环境,赋予了金徽酒优良的品质和绵甜、爽净的独特韵味,使之既具有北方白酒清香、优雅、芬芳、甘洌的秉性,又有南方白酒窖香浓郁、绵甜、爽净的特点,成为最畅销的白酒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认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