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地处内陆,周围被沙漠戈壁环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照资源丰富,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性气候, 灌溉水源稳定,非常适宜粮棉瓜菜等农作物的生产,绿洲农业风调雨顺,一派兴旺。生产的中短纤维棉花色白、糖低、强度大、马克隆值高,产品畅销、需求量大;生产的瓜菜种类繁多、周年供应,市场上肉、奶、禽、蛋供应充足。敦煌市委、市政府围绕市场发展农业,大力实施开放带动、龙头牵动、科技推动、城乡联动的"四位一体"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发展农业抓项目、结构调整抓重点、提质增效抓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农业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建立了棉花、瓜菜、林果、畜牧养殖等四大产业基地,使农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达624.7万公斤,棉花总产达2223.2万公斤,瓜类总产达1286.7万公斤,蔬菜总产达10405.8万公斤,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分别达539.6万公斤、81.9万公斤和607.2万公斤。全市农业总产值112682万元,农业增加值603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56元。
敦煌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按照巩固提高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强信息宣传服务工作,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2005年,全市种植粮食0.40万亩,种植棉花22.31万亩,种植蔬菜3.0万亩,种植瓜类0.31万亩。各类规模养殖场户达2638户,各类畜禽饲养量达120.42万头(只、条),其中猪、鸡、羊、牛饲养量分别达3.46万头、51.82万只、44万只、0.91万头,特别是兴起的獭兔养殖发展势头良好,养殖户达37户,饲养量达10.2万只。
敦煌科技应用步伐加快。2005年全面启动了农业科技年活动,以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为重点,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了科技培训,建立了棉花膜下滴灌节水、超高产栽培示范园区,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园区、特菜种植示范园区、设施养殖示范园区等18个科技示范园区,组装配套推广应用了优良品种、宽窄行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穴盘基质育苗、高垄覆膜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设施养殖、快速育肥、青贮氨化、程序化防疫等26项新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增加了农业科技含量,主要农作物良种应用率达98%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3%,有力地推动了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敦煌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在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完善了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着力培育扶持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了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培育扶持了广海棉纺厂、甘肃加荣塑料有限公司(牧草青贮缠绕膜生产线)、宏运棉麻有限公司、双元乳品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个,带动农户11298户,基地规模达11.2万亩。完善规范了敦煌市辣椒协会、彩棉协会、獭兔养殖协会、南湖乡葡萄协会、杨家桥乡李广杏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8个,培养流通能人382人,带动农户18568户,发展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16.3万亩。延伸了产业链条,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业附加值,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敦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健全。种植业上,在抓好棉花枯、黄萎病、棉蚜、红蜘蛛、烟粉虱等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建立了预测预报体系,落实了各项防治措施。在动物防疫上,按照"预防为主,科学免疫、重点设防"的原则,通过加强领导,成立机构,制定防制预案,设立疫情监测点,完善和落实防控措施,落实了全覆盖免疫和常年补针等防治措施,确保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畜禽防疫工作的顺利进行。
展望未来,敦煌农业和农村工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农民增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按照改造提升棉花产业,巩固提高瓜菜产业,坚持发展设施种植业,全力主攻草畜产业,做大做强林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素质和效益的工作思路,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产业化、标准化、法制化为重点,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突破口,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http://www.wutongzi.com/kan/gansu/dunhuang.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