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崇信县木林乡崖窑村,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柏油路笔直地通向村中央,一排排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的小康住宅映入眼帘,整齐规范的暖棚圈舍中牛羊安静地吃草,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和节能的沼气灶,昔日典型的山区贫困村,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提升,这一切变化都归功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以及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峰。建强班子凝聚合力
过去的崖窑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贫穷落后,干旱缺水,种粮为生,靠天吃饭。2000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000多元,全村7个社10几条社道全都是沙土路,“晴天满身土、下雨两脚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王志峰走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村班子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选,配强了高文化村班子。成为崖窑村的当家人后,他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把全村群众引上致富路。为了进一步提高全村群众的素质,他组织村上党员群众到泾川、灵台等地参观学习,并邀请专家到村上讲课,他还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设备,定期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及部分群众学习培训。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新的支部班子带领党员群众,抓产业、调结构、栽果树、建小康住宅,带领全村人在不断超越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搞好服务发展产业
发展产业兴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王志峰带领村“两委”班子迎难而上,在群众有顾虑不想干、不敢干的时候,村支部班子成员屡次上门,讲道理、说例子、细算账、做对比。为打开局面,王志峰说服村上干部每人养殖肉牛2头,栽植果树2亩,普通党员人均建设果园1亩,养殖肉牛1头。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干,逐步打消了群众的思想顾虑。广大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新植果园500多亩,饲养牛达到了1000多头,年均创收70多万元,户均增收3000余元,开创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为了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联合本村养牛大户,积极与北京正丰饲料崇信分公司合作,在该村建起了崖窑肉牛养殖小区,采用秸秆饲料搭配饲喂集中育肥,当年出栏肉牛120头,销售收入60多万元,实现年利润12万元,头均纯利润1000元,与分散的农户养殖相比,养殖效益增加了1倍多。
建设家园造福群众
日渐富起来的崖窑人在王志峰的带领下开始用双手建设自己的新家园。5年来,在崖窑村修建小康住宅157户,实施“三清五改”旧村改造160户,新修了多功能村部,拓宽整修道路14.9公里,建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广场两处,配备篮球架、棋牌桌等设施,对崖窑小学校舍进行了彻底改造,新修教室6间120平方米,全村户户通上自来水,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吃水、行路、居住等困难。
如今,全村7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住宅,75%的农户装上了电话,90%以上的群众看上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信号接收的节目,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年前的1000元提高到了2011年的4440元,群众高兴地说:“我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的好支书王志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