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鬼谷子的出生,有不少神奇的传说。我们听到的是,在战国时期的王家庄,有一个王姓人家,家境富足。王家独生女儿秀芝,与邻居穷家小子相爱,因门户不对,不能结合。男子忧愤患病死去,秀芝便常常偷着去坟上祭奠。一年春天,坟头生一株谷苗,秋后穗大粒饱,秀芝采回舂米吃下,便有了身孕。其父碍于面子,便将女儿逐出家门。秀芝无处可投,母亲让其到村东南野地草庵居住。怀胎十月后南海观音帮她接生,产下一男婴。秀芝问观音菩萨:“我怎么吃了谷子就身怀有孕了呢?”观音菩萨回答说:“那是一棵灵谷,受天地之造化,得日月之精华,非同凡响。孩子是你食谷而孕,就取名鬼谷子吧!他就姓你的姓。古代尧舜禹三王禅让,黎民安乐,就起名王禅好了。”观音菩萨怕坏人伤害她们,就把两只鞋放在庵子门口,把腰带放到庵子顶上,用拂尘一扫,腰带变成了一条龙,两只鞋变成了两只虎。平时龙、虎外人看不到,它们在有人前来伤害时才显露出来。
观音菩萨把分娩的血水倒在了庵子边的茅草地上,自此这片茅草地就长出了红色茅草,后人称其血板地。每年春天茅草的根茎、秋天茅草的叶尖,便现出鲜艳的红色,令人惊叹。后人几番在此垦茅种粮,均徒劳无获,春天一到,这里又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红茅。
村子的中央有一座宅院,坐北朝南,占地约7亩。据说是鬼谷子外祖母家,当时的面积比现在还要大。后人崇敬鬼谷子,称鬼谷子为王禅老祖,称其母为王老圣母。宅院里建有鬼谷子祠堂,主要供奉王禅老祖和王老圣母。据传,西汉时该村就建有纪念祠堂。几毁几建,至今依然信徒络绎,香火缭绕,磬声悠扬。
进入宅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手握书简的鬼谷先生白色塑像。塑像高约4米。仙风道骨的鬼谷先生神态凝重,目光深邃,似要洞悉天下,彰显着恢弘的气度和超凡的智慧。
塑像左侧有一通碑刻,是清光绪九年农历四月,由崇敬鬼谷子的河南人出资而立,碑文记述了鬼谷子的生平,称赞鬼谷先生是“帝王之师表”,说他的学术“至大而约”、“仁见为仁,智见为智”,并说张良“得其唾余”,便帮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碑文给予了鬼谷先生极高评价。这通碑刻是祠堂最珍贵的文物,堪称镇祠之宝,其在所有纪念鬼谷子的场所是独一无二的,对研究鬼谷子及其学说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塑像身后就是鬼谷子祠堂。祠堂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分前后两座大殿。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前殿上下两层,一层主殿供奉的是王老圣母,殿内的王老圣母彩身塑像青春俊俏,仪态端庄,和蔼可敬。一层左右侧殿供奉的是鬼谷先生的两位弟子苏秦和张仪。苏秦、张仪是战国最为耀眼的两颗政治明星,同时又是最为出色的两大外交家。苏秦配六国之相印到处游说,联合六国共抗强秦。一人同时任六个国家的宰相,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辩术而成为秦国宰相,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太史公评价他们,“此两人真倾危之士”! 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史学家、社会政治学家施宾格勒,在其《西方的没落》中写到:“苏秦、张仪他们两人也像当时大多数的政治领袖一样,都是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技巧的掌握,必然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二层供奉的是王禅老祖,塑像两旁塑有孙膑和毛遂像。孙膑是鬼谷子诸多弟子中有巨大成就者,是杰出的军事家和谋略家。是叱咤风云、旋乾转坤的英雄人物。他不仅打仗神威,而且在军事理论研究上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孙膑兵法》,位列“兵法之首”的《孙子兵法》之次。围魏救赵、田忌赛马典故,主角也是孙膑,可见他的出众才能。毛遂曾是战国赵平原君赵胜的食客。公元前258年,秦国攻赵国邯郸,赵王遣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荐随之。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个上午没有结果,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以凌厉有力的言词说服楚王派春申君领兵救赵。成语“毛遂自荐”即出自于此。
祠堂后殿规模与前殿基本相当。这里供奉的是鬼谷子的外祖母王老太母。王老太母在女儿食谷受孕,住到村外茅草庵子时,常送衣送饭,关照备至。在鬼谷子的幼年,王老太母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除此之外,该村每年还有四次与鬼谷子有关的庙会,纪念祭祀活动年深月久,绵绵不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