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村的东南方不远处就是鬼谷子生身之地----血板地。血板地现在属于相邻的盐食村。
由于血板地只长红茅不长庄稼,人们奉为神地。上世纪末,人们仰其圣人生地之灵气,尊鬼谷先生之神圣,便由众人筹资,在附近修建庙宇,供奉鬼谷先生和其母亲,以及护佑鬼谷先生诞生的南海观音菩萨。建庙以来,香火旺盛,信徒日增,占地面积也从以前的不足2亩增至76亩,庙宇也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发展起来,名曰“鬼谷子诞生地”。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一,县内外的鬼谷子信徒都会在此集会纪念鬼谷先生。
来到这里,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就是血板地。保存下来的血板地约20平方米,用白色石栏围着。刚刚长起来的茅草,细小挺拔,支支泛红,远远望去,胭红一片。令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2010年春天,台湾鬼谷子研究会会长混元禅师率信徒60余人,心怀虔诚来此朝拜,并带走数茎红茅,要让它们在宝岛台湾生根繁衍,同时也深蕴两岸同根同祖的血脉亲情。
紧邻血板地建有鬼谷子生身圣地龙虎茅草庵。茅草庵是后来复制的,高约4米,庵顶塑有一条纵卧的龙,昂首张口,器宇轩昂。庵门两侧塑有两只老虎,神态凶猛,威风凛凛。
血板地,茅草庵,成为鬼谷子传奇诞生故事的生动载体。
茅草庵的旁边有一块高约2米的明代石碑,据专家推断,已有500余年历史。碑体较完整,碑文因风雨剥蚀,残缺不全,但碑额“圣母碑记”四字清晰,下有“大明国河南彰德府临漳县之西”以及“□食村”、“ □菜营”等斑驳字迹。据当地群众讲,明朝嘉靖年间,盐食村与相邻的香菜营村之间,曾有当地百姓为纪念王老圣母而捐建的圣母庙。解放初期庙被拆除,碑文记述的是当时修建圣母庙的情况。相传类似的石碑还有一块,在“文革”中遗失,至今不明下落,引为憾事。
血板地一旁,是一座高约三米的鬼谷子铜像,站立在一座黄琉璃瓦小亭子里。是2004年由外地信徒集资捐铸的。铜像背部有个口,据说是用来放“脏器”的,神像有了脏器才有灵气。里面放置了象征脏器的五金、五色线,还放置了象征光明正大的一面小镜子和象征公平公正之心的一杆小秤。塑像前信徒不断,香火旺盛。
铜像前方立有两块石碑。一块石碑上的文字是集毛泽东手迹的一段毛泽东讲话,“从前有张仪苏秦两个人,都是鬼谷先生的弟子,后来苏秦在赵国当了宰相,地方就在邯郸。
”另一块石碑是孙毅将军为当地著述所题“鬼谷文化,中华瑰宝”。
近年来,随着鬼谷子学术研究的升温和了解他的人不断增多,鬼谷故里也在迎送着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海内外客人。2010年5月,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和临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中国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论坛为“鬼谷子故里”和“鬼谷子诞生地遗址”揭碑,命名临漳县为“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确定临漳县为“中国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
谷子村,盐食村。鬼谷子就是从这里诞生长大,踏上了游历天下的路程,就是从这里走向云梦山、著书立说、创办军庠、讲学授徒,续写他人生的一个个传奇,就是从这里走向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舞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