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阁
古浪县大靖镇财神阁
位于大靖镇中心什字,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阁为3层,总高21米,底层为砖基,周长30米,二、三层为木楼,单檐歇山顶。二、三层进深l间,周围有绕廊,廊宽2米。廊檐中间施有三踩斗拱,次间一踩,每个柱头施一踩。每根柱子两侧施柱牙,刀刻缠枝纹。檐下有阑额,刻缠枝纹。里面为伞盖尖顶建筑式。沿中轴线开十字通道,贯连四面大街。在上层的东南角开一小门,内设阶梯,可以登上楼顶。1987年维修一新,因其造型独特,被收录到《中国建筑学》一书中。财神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
长城遗迹
古浪长城遗址
汉长城自天祝安远镇马家庄进入古浪县境,沿古浪河东岸穿行,经磨河湾、龙沟堡、下庄子、小坡、柳家台,尚家台、王家河、大庄、跨黄羊川河,越铁柜山,经黄家闇门、灰条湾、金家大沟出古浪峡;复沿古浪河东岸,经魏家崖头、长流、定宁、石家墩、肖家营、韦家庄、中西湾、严家墩,过古浪河,经贾家团庄、郑家楼、圆墩子、铧尖滩入凉州区境内,全长53千米。另有一段壕墙,从土门镇和乐村青石湾组闇门起,朝东北方向而下,过大土沟河,又折西北沿沙漠蜿蜒而去,经永丰滩入凉州区境内。这段壕墙在古浪县境内长25千米。
明正德年间,在加固县境内汉长城时,从汉长城经过的古浪河东岸(今土门镇保和村一带)新筑一道长城,沿古浪河东岸北下,经下西湾、贾家后庄,到胡家边东折,再经任家庄、朱家西滩、宁家墩、朱家庄、马家庄到青石湾闇门,同汉代壕墙相接,全长12.5千米。境内另有一道明长城,建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由达云修筑,在县境西起泗水镇铧尖滩汉长城,经土门、西靖、大靖,止于阿巴岭堡之双墩,长达110千米。
古浪罗汉楼
古浪段汉长城沿线有多处烽燧。古浪南北沿路有烽燧14座;黑松驿南北沿有路烽燧10座;土门至大靖沿边有烽燧18座。土门东西沿路有烽燧4座。大靖至裴家营沿途设烽墩10座。东山华儿岭一带设烽墩数座。
罗汉楼
原名菩萨楼,位于土门镇土门村,清康熙九年(1670)建。罗汉楼高20米,单檐、歇山顶,底层宽3间,进深2间,中间4层置绕廊,边设近1米高围栏,当心间开门,两边间较窄,南侧有阶梯可上中层。室内两侧开一偏门,内设登顶阶梯。上层无门,无绕廊。檐柱、角柱、擎柱上下一体,保存完好。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
位于龙泉公园西南侧。1936年11月中旬,红军西路军九军在古浪境内干柴洼、横梁山、古浪县城与国民党军 古浪烈士陵园的西路军烈士纪念碑
连续进行3次战役,红军阵亡2400余人。1974年,古浪县人民政府修建红军墓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91年,古浪县委、县政府和84874部队进行重建,修建简易纪念碑1座。2002年,古浪县委、县人民政府重建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和烈士陵园纪念馆、展览馆。11月,举行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揭碑仪式。2006年,建成烈士陵园大门及“双拥”展厅。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属红色旅游品牌景点。
1936年11月10日,红军西路军九军在干城与国民党军马步芳部激战两次,而后向横梁、古浪进发。当地人民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修建烈士纪念碑1座,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古浪汉墓群
位于县城附近,占地面积2平方千米。曾出土绿釉陶案、陶灶、陶壶、陶豆、陶井、耳环以及剪轮、扩穿、东汉“五铢”钱等器物。出土的木胎漆器已全部朽坏。墓有单室、复室两种,形制大小不同,随葬品数量差别较大。该墓群以汉墓为主,有新石器时期遗物,也有唐墓和明清墓葬,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石湾子汉墓群
位于土门镇和乐村青石湾组东800米闇门台上。1979年7月,原武威地区博物馆对墓群进行初次试掘,共发掘墓葬7座,其中4座属西汉中晚期墓,3座属东汉墓。墓室均为带斜坡墓道的土坑墓,绝大多数为单室。墓室底部距地表8米至15米。出土文物有各种灰陶、绿釉陶器,品种有钟、罐、灶、勺、奁、盏、釜等;灰陶器表饰白色陶衣,纹饰有云气纹、三角纹、宽带纹等。铜器有铜弩机、铜洗盆、铜镜、钱币、车马饰等;铁器有剑、插等。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落落墩汉墓群
位于土门镇落落墩附近。1979年,原武威地区博物馆进行试掘,清理古墓10余座,多为汉墓,也有少量唐墓。墓室有单室复室之分,以南北向居多。出土器物以灰陶器居多,也有五铢钱、布币、铜弩机、铁剑、编钟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