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县之母话于都七

家乡区县: 江西省于都县

六县之母话于都,人杰地灵展宏图。风藏气聚的于都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征集馆藏文物2020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21件,所有这些文物就是于都二千二百多年光辉历史的最好见证,就是赣州东部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明象征。
[空濛浩淼的客家山水][高耸入云的参天古树]
客地令你处处仰俯古今的博大,于都让人时时领略历史的厚重。这里是群山汇聚,峰峦叠嶂的温馨家园,这里是皇天厚土,碧水长流的舒适摇篮。千百年来,于都人民正是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因而才创造了六县之母灿烂辉煌的客家文化,才塑造了长征出发地人民朝气莲勃的崭新形象。是的,于都人民拥有骄傲的昨天,并开创了美好的今天,他们将更加着眼于光辉灿烂的明天。明天,明天,客家人的生活比蜜更甜,因为江西在崛起,于都在崛起!
[在欢快的《百鸟朝凤》的客家唢呐声中,新于都城市全貌占据了整个画面,接着“六县之母话于都”八个巨型大字一个个次第推出,然后叠印在一起而变幻出繁体的“雩”字,最后定格]

翠微赏碑廊

早就听说宁都的翠微碑廊很值得一看,于是,寻一个瓜果飘香的秋日,我们“铿锵五人行”攀上了神往已久的翠微峰,手搭凉棚一看,哟,那不就是依山傍崖的翠微碑廊么?!
山风习习,秋阳普照,踩着鹅卵石甬道上婆娑翠竹投下的倩影,我们虔诚地穿行在艺术的崇山峻岭之中。放眼望去,碑廊巧妙地运用了微峰主峰特殊的山势走向,由高到低、蜿蜒而下,廊长约300米,廊壁上错落有致地嵌有人物石刻画4幅,诗词碑刻62品,全是由海内外华人艺术家所赠墨宝镌刻而成。据介绍,这一浩大的文化工程是由县博物馆曾庆圭先生经过多年创建,并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历时四年才终于在2001年仲夏顺利建成的。阳光下,肖克将军那欣然挥毫题写的“翠微碑廊”四个字显得是更加的遒劲刚健、熠熠生辉。可以说,翠微碑廊的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艺术品位之高,在整个赣南也是并不多见的。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写得好,写得好哇!”一位文友在看了柴僧那飘逸老辣、颇有仙风道骨的行楷之后禁不住击节赞叹道。柴僧,不就是那位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的嫡传弟子,一个本应站在明亮的大学讲坛上为学子授业解惑、而历史却让他受尽磨难,沉寂在苍茫的翠微山中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倔强老人么?!是的,正是他——宁都的国宝级人物、“晚芳犹香”的曾兆芹。他的书画在历经艰难坎坷后愈显得炉火纯青,其山水画不仅被江西人民出版社选作年历画大量发行,而且他的书法作品还被入选河南开封的“翰园”碑林,其名声早已传遍了大江南北。
我们一边走,一边品味,不时的还停下来细细地研究一番。“有鸾有凤,自舞自歌。何为不去,蒙垢实多。”金精洞主张丽华的华章超凡脱俗;“应将宁都作故乡”,全美江西同乡会会长的心愿更是情真意切……“火石,这不是火石的作品吗?”我高兴地喊了起来。其实名闻遐迩的剪纸艺术大师由于年事已高等健康的原因,每每我们协会里开会是难以寻觅到他的身影的,不想这次宁都之行却有幸领略到这位慕名已久的“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的迷人风采,真可谓不虚此行了。
走着走着,前面有几个外地口音的人在指指点点,其中一位军人摸样的似乎神情分外的激动,我们便好奇地走了过去。嘿,那可是再巧不过了,原来这位老军人就是当年曾参加过翠微峰战斗时432主攻团的一位见习干部,谁知50多年后故地重游却突然发现了与他们同时参加过解放翠微峰战斗的、一位民政部副部长的行草石刻——“重登翠微峰感怀”,抚今思昔,你说这怎么能不叫他激动万分呢?是啊,翠微峰碑廊不仅仅是一座艺术的长廊,它更是一座历史的长廊,踏上这块神奇的红土地,我们就仿佛在与易堂九子对话,在和革命英烈攀谈。此时此刻,人世间的一切烦闷、忧郁、颓废等等都化作了一股青烟随风飘去,剩下的便只有净化了的灵魂与一种返璞归真后的精神愉悦。
名山载名人、名文而增色,名人、名文借名山而相得益彰!我虽不知道郑州的“黄河碑林”、开封的“翰园碑林”该是如何的壮观、浩瀚,可翠微碑廊却为赣南的奇山秀水增添了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秋阳当空,日近中午,我们不得不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踏着凝重的脚步缓缓离去,然而雄伟的翠微群峰、雄奇的翠微碑廊,却鲜活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直至永远、永远……

云絮误(2014-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