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民间艺术(一)
广彩属于釉上彩,以“绚彩华丽、金碧辉煌”闻名于世,始创于清康熙晚期。早期广彩其实是把景德镇素胎运到广州,依照客户需要进行“来样加工”,加彩烘烤,然后销往西欧,以及作为清代地方官员进贡皇家的特种工艺品。
其彩绘因而形成一种独特的中西文化交融合璧风格。由于主供外销,故当时广彩经销主要集中在古广州城内(即今越秀区范围内)珠江北岸,建国后仍有广彩作坊分布在大德路。
广绣始于唐代,与苏绣、湘绣、川绣合称中国四大名绣。
它构图匀称饱满,色彩艳丽、纹理清晰分明、针法均匀善变,多用浓郁的七彩原色及光影变化,具有西方绘画韵味,富于装饰性。广绣大体分为丝绒刺绣、盘金刺绣两大类。明清时期,绣花作坊主要在状元坊一带,广绣发展至今,品种日趋增多,产品远销海外.
明清时期,广州牙雕发展最先在城外靖海门(今靖海路),店铺林立,附近的象牙街由此得名,后移至大新路一带。
广州牙雕奇巧清新、气韵生动,品种有牙丝编织、缕雕牙球,牙舫、微雕牙米等,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法独树一帜。建国后,牙雕艺术空前发展,名师辈出,翁荣标创制45层牙球、冯少侠以米粒大小巧雕《前赤壁赋》(全文551字)均名噪一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