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临潼区城东约五千米处的骊山北麓,国家5A级景区。陵墓规模宏大,是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历时三十七年之久,征用徭役七十二万人,动用了当时国库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才完工。陵墓分为地面建筑与地宫两部分,经历了两千多年,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了高大的封土堆,而地宫却依然保存完好,有朝一日若能开启,想必又会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了。秦始皇陵有大大小小的陪葬坑二百多座,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展出有陶俑、战车、铜马车、兵器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九日,临潼县西杨村几位农民在距秦陵一点五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挖出了许多陶片,后经考古学家探测,这是一处长方形的兵马俑坑。一九七六年,在此坑的北侧二十米和二十五米处,又分别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按照发现的顺序,分别命名为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一号坑是整个军阵的主体,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面积为一万四千多平方米,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经探测可出土陶俑六千余件,为坑道式土木建筑结构,这是一个由前锋、主体、侧翼、后卫四个部分组成的长方形军阵。陶俑身披铠甲、手持长兵器、每路纵队均有驷马战车,队形严密整齐,具有排山倒海之势。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东北端,它的面积为六千平方米,据测,可出土陶俑陶马一千三百余件,战车八十九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车兵、弩兵共同组成的曲尺形军阵,又分为四个小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成为一个大阵,又可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攻能守,灵活机动,反应迅速,是一支最具战斗力的部队。三号坑是三座坑俑中最小的一座,面积仅为五百二十平方米,呈凹字形,共出土陶俑六十八件、陶马四匹、战车一辆。这里出土的陶俑都是环绕四壁,两两相向相内而立,陶俑所持的是一种无刃兵器,叫做铜殳(shu),铜殳在秦国是一种仪仗性兵器。纵观三号坑布局再结合史料,专家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这里就是整个军队的指挥中心。三座坑的总面积为两万平方米,共有陶俑、陶马八千余件,这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军阵,向我们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气势。一九七八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兵马俑后留言说:“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这段话广为流传,“世界第八大奇迹”已成为兵马俑的代名词了。兵马俑是我见过的中国景点中,外国人参观最多的地方,可以看出它的神奇和魅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