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南非洲菊的周年栽培技术

家乡区县: 唐山市丰南区

非洲菊,非洲菊系菊科扶郎花属,别名扶郎花、灯盏花等,是世界六大切花之一,原产南非,较耐寒,喜温暖的气候,多年生草本植物。 花大色艳,是数十年来世界流行的重要鲜切花品种之一。大新庄镇博乐坨村项兰英成功进行了非洲菊的周年生产,和生产蔬菜相比省工时、市场好、效益高。 一、非洲菊的生物学特性

非洲菊全株被毛,叶基生,具长柄,短圆状,匙形。头状花序单生,花梗长,高出叶丛。花色很多,栽培条件合适,全年均有花开。每株每年可产30-70支花。瓶插寿命10天左右。

非洲菊根系较发达,主根系较长,不定根易形成。幼嫩的主根上常长有许多白色须根,随主根逐渐衰老,颜色变为棕褐色,须根能力也随之消失,衰老的主根体积也随之缩小,有向下牵引植株的能力,故称“收缩根”。

非洲菊性喜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冬季适温12-15℃,低于5℃则停止生长,最高温度为35℃。白天在不超过26℃的生长环境,可周年开花。温度过高过低都易产生畸形花。非洲菊最适温度为昼温22-26℃,夜温20℃,日平均温度为23℃,温差为4℃。若低于5℃会使花蕾发育停止,且根部容易发生病害;低于0℃,则产生冻害;若温度高于35℃,生长受阻,开花减少。土壤PH在5.5-6.0之间,并要求土壤充分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

喜阳光充足的环境,每天日照时数不低于12小时,能提高植株的切花率,使花朵色彩更鲜艳。在我国冬夏日照差大的地区,冬季棚室产花栽培,补充光照能提高产花数量和产花质量。所以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必须进行保护地栽培。

非洲菊适合在中性或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PH值为6-6.5,忌粘重土壤。在碱性土壤中,叶色发黄,易产生缺铁症状。在盐碱化严重的土壤中难以生长良好。

二、种植前土壤基质准备

非洲菊属宿根多年生花卉,一般种植后3年才更新,所以要施足基肥。因其是深根植物,整地时需深耕,种植畦至少25cm以上的土层。

(一)、施肥

根据土壤耕作情况不同,可参考以下施肥量:每亩施入: 100Kg氮磷钾等量复合肥、3吨腐熟圈肥。根据大新庄本地土质,当地花农只施入一些发酵腐熟的基肥。

(二)、消毒

简单实用的消毒方法:地菌净5g/㎡、呋喃丹或辛硫磷颗粒10 g/㎡ 。彻底的消毒方法:用1%的工业甲醛泼浇10-15Kg/㎡后盖上农膜闷2周,揭膜后用清水淋洗几次。

三、种植时间及方式

种植时间 5月1日左右种植,生长2个半月后,长期处于花期状态。大新庄本地花农从昆明引进秧苗进行栽培种植。畦面要求,畦宽100cm,株距25cm,每畦50棵秧苗,分两行种植,亩密度4750-5000株。

四、日常管理

(一)肥水管理

由于非洲菊忌土壤高盐,通常不宜大量施用基肥,因非洲菊周年开花,本身耗肥量大,因此生育期应不断追肥,非洲菊追肥最佳模式为营养液滴灌(非洲菊的营养类型属于氮钾型,肥料以复合肥为主,是最适宜于用无土栽培的切花种类)。除大量元素之外,微量元素也应定期供给。非洲菊生长量大,须经常浇水以保证植株需求。浇水时要特别注意心叶不能积水,以防烂花芽;浇水时间最好在清晨或日落后1小时;浇水量则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而定,冬季和阴天尽量避免浇水过多,夏季10天左右一次水,冬季20天左右一次水,每年的浇水量大致为每平方米550-650升。

切花非洲菊花大、叶多,生长期间消耗养分多,应及时追肥补充,需要氮、磷、钾的比例约为15:8:25。在幼苗四叶期开始施用优质冲施肥,在花期,应提高磷、钾肥的施用量;春夏之交应控制氮肥用量(氮肥过多,叶组织柔嫩易病);花前以钾肥为主,花后以氮肥为主。

(二)温度和光照管理

1、温度管理 植株生长期最适温度为20--25℃,白天不超过26℃,夜间在10--15℃以上。土表温度应低于气温3℃,根部维持16-19℃的状态最有利于根的生长发育。非洲菊对温差相当敏感,夜间应比白天低2-3℃,如果温差太大会造成畸形花序。在适宜的温度下(冬天12-15℃以上,夏天不超过26℃),植株可以不休眠而继续生长开花。

2、光照管理 切花非洲菊喜温暖、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栽培环境。冬季由于光照不足而应增强光照,夏季由于光照过强而适当遮光,并通过遮阳网遮荫而降温,防止因高温而引起休眠。

(三)清除老叶

非洲菊除幼苗期外,整个生长期为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即一边长叶,一边开花。因此,协调两种生长之间的矛盾,是提高其出花率及品质的关键。其中重要的措施就是在整个生育期要经常不断地合理剥叶,剥叶不仅可以减少老叶对养分的消耗,促使新叶萌发,还可以加强植株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植株由营养生长及时转向生殖生长。

正确剥叶方法是:①剥去植株的病叶与发黄的老叶。②剥去已被剪去花的那张老叶(从理论上讲,非洲菊每张功能叶均能开一枝花)。③根据叶数来决定剥叶。一般1年以上的植株约有3-4分株,每分株应留3-4张功能叶,整株就有12-14张功能叶。多余的叶片要在逐个分株上剥去。④将重叠于同一方向的多余叶片剥去,使叶片均匀分布。⑤如植株中间有密集丛生的多新生小叶,功能叶相对较少时,应适当摘去中间部分子叶,保留功能叶,以控制过旺的营养生长,同时让中间的幼蕾能充分采光,这对花蕾的发育相当重要。

(四)花蕾管理

一般理论上将超过三个以上的花蕾摘除,但本地花农为了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保留所有花蕾,为了避免造成植株营养供应不足,他们采取每十天使用一次肥料,一般采用冲施肥。

(五)、病虫害防治

  采用温室周年栽培,由于多年连作,如果管理不当,病虫害的发生就会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生产效益。在病虫害防治上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除了注意种植环境通风要好以外,每年春季必须做好清棚消毒,减少虫源病株。一般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药剂如下。

  1、虫害

最常见的虫害是螨虫和蚜虫。 

叶螨:是对非洲菊威胁最大的虫害,其繁殖快,难以控制。经叶螨危害的植株,叶片卷缩、硬化,花朵不能正常展开,可用克螨特、阿维菌素等交替使用防治。

蚜虫:危害后叶片失绿变色,排泄物容易使真菌滋生,可用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进行防治。

粉虱:此虫繁殖、危害较大,为害叶片,并残留煤状物于叶上,可用阿克泰、灭扫利等进行防治

蓟马:受蓟马为害的植株生长缓慢,花瓣产生白斑、褪色,可用辛硫磷、百事达等进行防治。

潜叶蝇:成虫危害叶片产生白色取食小圆点,幼虫危害叶片产生白色取食隧道,可用爱福丁、斑潜净进行防治。

2、病害 

缺素症 鉴别和防治 非洲菊缺微量元素的情况较多,土壤碱性过大、施肥比例不当、品种特性不同等都易使非洲菊形成缺素,影响切花的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植株枯死。在没有检测条件的情况下,可用简单的目测方法。发现缺素症状,应及时调整和追施相应元素,每10天叶面喷施一次,连续喷洒3次。

白粉病 症状:发病时在叶面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面布满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展为圆形或椭圆型病斑,病班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布满白粉,后期粉层呈灰白色叶片焦枯,在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的环境下易发病。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一般温暖潮湿的天气或低洼隐蔽的条件或气温20--25℃,湿度达80--90%,易发病,该菌孢子耐旱能力强高温干燥时易可萌发,有时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棚内通风透光。注意功能叶之间的搭配度,提高群体的光合利用率。(2)施肥时合理施肥,注意不要过量施用氮肥。(3)发病时喷洒500倍甲基托布津或500倍多菌灵及粉锈宁防治。

茎基腐病:茎基腐病主要以综合防治为主,依靠良好的土壤消毒、土壤改良、中耕、加大通风,尽量降低棚内湿度,防止雨水渗漏。发病危险期每20天喷施阿米西达1500倍液;每15天左右喷洒金雷多米尔600倍或瑞苗清或龙克菌1000-2000倍;一旦发现病株,尽早连根挖出清除,并对发病区区用病菌净500倍+恶霉灵1000倍灌根或拌成膏体涂于茎基部。

叶斑病:受害株叶片和花上有灰色的斑点或斑块,严重时斑块连成片,可摘除病叶,并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防治。

立枯病 症状:苗期受害重,病菌主要侵染幼苗根茎部,致病部变褐,皱缩,潮湿时上生白霉状物,植株染病后叶片干枯,造成整株死亡,根茎部有时腐烂状,叶片萎蔫。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与菌丝体和菌核在土中腐生,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栽植过深温度过高或湿度过高,持续时间长,易诱发本病。天气土壤干燥时病害停滞。

防治方法:(1)土壤消毒和基质应灭菌和消毒。消毒用可喷淋40% 五氯硝基苯600倍液或菌核净600倍液或敌克松等消毒。(2)栽培时,将根颈部稍露出土面,适当浇灌,防止根颈过湿病菌侵染。

五、采收与保鲜

1、适期采收:切花的采收期应掌握在花茎挺直、外轮舌状花瓣平展时进行。最适宜的采花时间在清晨或傍晚。

2、采收后不能缺水,应立即插入水或保鲜液中,使之吸足水分。可用湿贮方法,在相对湿度90%,温度2-4℃条件下,可保存4-6天,而干贮则有2-3天保鲜期。

3、采收后可套塑料袋,保持花型。

王小元(2014-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