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历史

家乡区县: 陕西省吴堡县

城,建在一座石头山上,距陕西吴堡县城,约2.5公里。城下是百丈悬崖,滔滔黄河,呈半圆状环绕。城的历史,可追溯至北汉,因用石头建成,故称“石城”。历史上著名的“铜吴堡”,由此得名。

抗战时,日本人占领山西,虽有黄河天险和石城防守,没能渡过黄河,但是用飞机轰炸了古城。一孔孔窑洞塌陷,死伤无数,城,开始凋零。2月4日,立春。空荡荡的城池,满目疮痍。城头一处破败的庙前,崭新的春联,散发出春的气息。

城里只剩下两位老人,86岁的王象贤和老伴冯改花。王老在古城长大,这座城,像是一个巨大的容器,盛放着他儿时的记忆和流逝的岁月。13岁,他外出求学,当医生和老师,退休后,重回古城定居,种菜耕地,和这座10万平方米的古城,融为一体,朝夕相守。2006年,吴堡古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游客络绎不绝。因熟悉古城历史,王老当起了义务讲解员,被称为“民间考古员”和“活县志”。

得知记者采访,王老很高兴,“你们是从南门进来的吧?”他拿出一张手绘的地图,“南门进来是瓮城,依次是书院、官衙、城隍庙,一应俱全,很兴盛。现在保留下完整的城墙仅剩1205米,还有大量文物。”

古城三面环水,地形险要,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王老回忆说,以前这里住着六七百人,官道两边都是店铺,逢集时候更是人山人海。

“住在这里,是守着一份记忆。”年纪越大,这份记忆的分量越重。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吴堡古城的历史,他靠儿时的记忆,并进行大量的论证考察,写成《吴堡古城春秋》一书,详实记载了古城的历史典故和文物史籍。

两个人,一座城。每天晚饭后,老两口总习惯一起去古城里溜达一圈,偶尔传入耳际的犬吠、鸡鸣之声,更是烘托出古城的寂寥之境。

记者问,“孤单不?”他说,古城是根,是他感情的归宿,虽然这里交通不便,但自己会一直的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城,“兴衰虽不可抗拒,但最大的希望就是通过政府对古城的保护,给活着的人留下一份记忆,一份念想。”

寒嫣如雪(2014-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