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即木制的钉鞋,雨天出门时穿。
相传春秋时,晋文公重耳为纪念介之推(一说介子推)抱树焚死,便以该树制成木屐,这是2000多年前的事。 沔阳(今湖北仙桃)龚台是久负盛名的木屐村,清末该村龚宗云从南方买来木屐样品,就挨家挨户自制。木屐制作简单,两块弧形面子,两个木底板,八颗铁脚钉,百颗小铆钉就行。 龚台人制作木屐,是就地取材利旧利废,木屐面子,解放前是手工割牛皮的硬面子,后用机械做废帆布的粗糙面子,现用电炉压废橡胶成光滑美观的软面子。木屐底多用柳树,原用手工砍,后用机械削。木屐脚钉,原由铁匠打的方块钉,又重又易脱落,现用机械生产,既耐用又不脱落。 改革开放后,龚台人家家生产木屐,畅销仙桃、洪湖、监利、天门、汉川等地。旧时木屐是一种雨具,现在虽有雨靴,但很多农民仍喜欢穿它,尤其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人们扫墓、踏青穿着它,稳稳当当,再泥泞的田埂,如履平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