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皮毛金融撼动京城

家乡区县: 河北省辛集市

明、清时期,河北地区是拱卫首都的京畿重地,政治地位十分突出。同时,作为东、西、南各省进京的要道以及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地,河北地区的经济贸易也逐渐繁荣起来。

清朝末年,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大量的皮毛商贩将河南南部、山西和直隶西南部以及部分西北的皮毛运到邢台和辛集进行分类和加工,然后再运往北京或天津、上海向外出口。随着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皮毛集散和加工能力的增强,邢台和辛集两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皮毛专业市场,带动了各自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形成。

地理特点 不适耕种 贫瘠地从事皮毛加工业

邢台,旧称顺德府,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由于当时的土地贫瘠,不适合耕种,这里的人们便已经开始从事皮毛加工业。皮毛业的发展,使得大批的生皮原料汇集于此,皮毛交易日益活跃,并逐渐形成规模。

顺德府的皮毛市场主要有三大行业,分别是生皮店、熟皮行和熟皮作坊。生皮店到外地自采生皮,或收购外地运来的生皮,为熟皮作坊提供原料;熟皮作坊只管生产,其成品由熟皮行收购;熟皮行负责向外销售,内外地客商一律向熟皮行购买。三者虽分工不同,却互相依赖、联系密切,共同形成皮毛商品经济不可分割的整个体系。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德商洋行开始来顺德府收购生皮,然后转销欧美各国,获利颇丰。此后,各国洋行纷纷效法。美商的新泰洋行、和平洋行相继来顺德府收购生皮,并扩大收购灰鼠皮、貂皮、猞猁皮、扫雪皮等珍贵皮毛。当时顺德府皮毛市场生意兴隆,每年皮毛交易额都达到1200多万两,是邢台皮毛业的兴盛时期。

1903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为外商洋行来华购买皮货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顺德府的货栈业也得到了发展。货栈多建在火车站附近,主要代理客户储存和转运商品。货栈的业务人员根据货主需求到皮店联系储运业务,从打捆包装到装车,服务到底,为货主提供了便利。早期主要有宝丰、顺丰、德丰和同丰四大货栈。

产业发展

庙会交流物资 银号钱庄应运而生

顺德府城中的三大庙会对皮毛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一个是5月17日府城隍庙大会,为期六天,是顺德府药材大会,同时也是皮商订购皮货的日期。外地的客商经铁路运来各地名产,在大会期间推销出去后,换回皮货。

第二个是9月15日县城隍庙大会,会期也是六天,是顺德府各行各业物资交流大会,也是熟皮向外发货的日期。这次大会期间,外地客商在春季订购的皮货,开始向外发运。第三个是10月18日顺德府火神庙大会,是冬季物资交流大会,也是皮毛上市的季节。外商洋行在这个时候开始对皮货大量收购,以备出口。这也是皮毛行业最繁忙的时期。

当时商品交换主要以白银计价,而皮毛交易动辄数额巨大,如果长途携带现款,会非常沉重不便。在这种情况下,以专门存款和发放贷款以及办理异地之间商品贷款的汇兑为主要业务的银号钱庄,应运而生,为顺德府的皮毛贸易提供了方便。

外地皮毛商人来顺德府购买皮货,一般以汇票支付。熟皮行将收到的汇票交给银号钱庄作为存款存起来。接下来,银号钱庄把汇票再转给百货装、洋布庄、杂货行、颜料行等,他们持汇票可以到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等地购货,运回到顺德府销售,用现金还清从银号钱庄借来的汇票本息。这样,就可以把原来外地客商所带汇票变成现金。银号钱庄的存在不仅有力地支持了熟皮作坊的生产,而且也促进了顺德府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从光绪年间一直到抗战以前,邢台的皮毛市场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七七事变以后,日军侵入华北,邢台沦陷。日本侵略者为了扩充军备,对皮毛生产严格控制,不许私人经营。邢台的皮毛业由此衰败。解放以后,邢台的皮毛行业虽然有所发展,但已没有当年那样的繁荣景象。

行业辐射 一镇皮毛 拉动全行业昌盛

辛集,位于石家庄和邢台之间,古称廉官店,明清时期称作束鹿县。自明朝以来,辛集也成为著名的皮毛交易中心。从光绪六年开始,辛集皮毛业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获得了“辛集皮毛名天下”的美誉。

当时,在辛集镇有一条“皮店街”,是辛集皮毛业的中心。在这条皮店街上,曾经同时存在70多家皮庄。走在集市上,能听到全国不同省市的方言,还能见到许许多多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外国人。外国皮货商还在辛集设了24座洋庄,专门收购皮毛皮革产品运销国外。围绕皮毛业,辛集的饮食、百货、土特产品,以及交通、金融等都纷纷繁荣起来。

经过长期的激烈竞争和发展,全镇皮毛业的60%以上被“全聚皮庄”、“聚泰皮庄”、“袁记皮庄”三家所垄断。这三家皮庄的店员都在1000人以上,活动资金都在50万元以上,此外,他们在全国多个地方还设有附属皮庄,并建有仓库,随时都可运往各地进行销售。

辛集终年商贾云集,马队、车队、骆驼队,络绎不绝,流动人口数量庞大,刺激和带动了辛集各行各业的发展,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

辛集的皮毛大亨,聚敛了大批财富,成为金融巨头,银行都不敢对他们小觑。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六月的一天,辛集“聚泰皮庄”的掌柜李长谦到北京分号,穿着围裙和工人们一起翻晒和整理皮子,由于天气炎热,皮子散发出阵阵臭味,行人路过,都掩鼻逃走。

正好“北京银行”的几个职员从这里经过,见整理皮毛的李掌柜脏兮兮的,嬉笑道:“这群皮猴子真脏!”李长谦听了十分气愤,当即说道:“他们胆敢看不起辛集的皮匠,要立刻给他们点脸色看看,让他们知道辛集皮行的厉害!”

于是,李掌柜立即打电话给中国银行,要提取自己的存款。因为款额巨大,一时难以兑现,银行行长在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后,亲自到聚泰皮庄北京分号去见李长谦,并当面赔礼道歉,然后又用汽车把他接到“万国饭店”,设宴款待。李长谦这才答应不取存款。

此事在北京风传一时,大家都说,辛集聚泰皮庄的李掌柜晃动了北京银行。由此可见当时辛集的大皮庄确实非同一般。

按时长大(2014-05-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